方乐博士的深度访谈
发布日期:2013-09-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1、方乐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当初为什么选择法律专业?又是怎样对法学学术研究产生兴趣的?您在本科期间辅修经济学专业,对您现在的法学学术研究有什么影响?

答:说实话,我在读大学之前,不知大学为何物,不知法学专业意味着什么。因而当初选择法学专业,完全是一种偶然。1999年进入中南政法后,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宽松的选课制度,对我有关法学的兴趣培养影响非常大。因为我们可以在一个学期里同时听多个老师讲授的同一门课,老师们不同的学术风格和教学方式,对开阔我有关法学问题的认识视野帮助很大。我对经济学的最初兴趣就是缘于我一年级下学期所选修的一门经济学课程。我觉得经济学的学习经历,让我获益最多的就是将法律经济学作为方法引入我现在的研究之中。

2、您认为哪位学者或者哪一本著作及论文对您的学术影响最大?影响是什么?

答:就法学的研究而言,苏力老师《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和《送法下乡》这两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在阅读它们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教科书之外的一个法律世界。这个世界原本应该是我熟悉的,因为我来自农村,但是经由苏力老师的理论提炼,却让我有一种因为习以为常而陌生的感觉。后来再读到吴飞《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和《浮生取义》这两本书,让我有关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加的强烈。我意识到要建构中国自己的法学理论,就必须要关注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存世界。当然,就研究视野的影响来说,相蓝欣《传统与对外关系》一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我们不仅要说出自己的东西,而且也要说出让西方人听得懂并给予知识上尊重的东西。

3、您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您如何看待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

答:我的研究主要关注转型中国的司法问题。这个领域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值得我认真的学习。就这一领域的研究来说,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而且伴随着司法改革与实践的深入,可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4、您如何评价自己已有的学术研究?您认为最能代表您研究成果的著作或论文是什么?

答:就目前来说,我觉得自己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还很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更加成熟的观察与思考,写出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文字。

5、您的研究风格是什么?这种研究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我觉得自己研究的风格主要就是关注现实。当然这种关注不仅仅只是放在当下中国的框架中来进行的,而是努力放在东西方法律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来展开的。这种风格的形成可能来自于我的阅读经历。从苏力老师到相蓝欣,正是在关注现实的同时,认识到了对现实的关注不仅仅只是为了关注现实,而同时也是为了增进东西方之间的相互理解。

6、您现在研究什么问题?其意义何在?

答:我现在集中关注的是转型中国司法的政治意义。在我看来,司法问题对于当下中国而言,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尤其是处在转型期的当下中国社会,伴随着司法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司法的政治意义会更加地突出。

7、您认为中国法学学者的研究在哪些方面最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贡献?

答:这个是需要交由时间来选择的。但客观的来说,中国法学学者的研究不仅勤奋敏锐,而且越来越具有理论上的自信。我相信,伴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以及法学研究的持续推进,中国法学学者的研究对世界法学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8、您如何看待学术研究与法治实践的关系?

答:当下中国的法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法治实践,而法治实践也越来越多的给法学研究提供新命题。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它既有利于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的共同发展,也表明我们自己的法学话语系统和理论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9、中国的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必然要借鉴西方的法学资源,同时又面临着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您如何认识西方的法学资源与中国传统、中国实际的关系?

答:西方法学资源对于中国法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加强对西方法学资源了解的同时,也要以开放性的心态面对中国传统和中国实际,要意识到尽管当下中国的现实,可能并不仅仅只是由中国自身的因素所建构起来的,其中也很有可能包含了西方的因子。因而我们不仅要在中国传统中理解中国现实,也要在西方的法学视域中理解当下中国的现实。

10、您的学术理想是什么?

答:我最大的学术理想,就是写出干净而朴实的文字,让自己满意的同时,也让他人读得懂。

11、作为青年学者,学术交流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您的学术成长历程中,您有没有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学术交流圈?

答:这方面我做的还不够。我要多向优秀的学者学习,以进一步提高自己。

12、您觉得您工作的城市对您参与学术交流有影响吗?

答:社会的开放性已经使得学术交流超越了地方的空间限制,我觉得工作的城市对我参与学术交流影响不大。

13、您曾在台湾交流学习,能否简单谈谈您的一些感悟,对台湾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在整体上有什么评价?

答:台湾法学研究普遍将理论法学作为基础法学,服务于部门法学的研究,形成有特色的部门法哲学,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台湾法学的研究生教育采用引导式的授课方式,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兴趣点的挖掘,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14、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您认为当前中国的法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有何建议?

答:我觉得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令人瞩目的。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做的就是传输好知识,教育好学生,努力让他们成长为好公民。

15、您对想走上学术道路的年轻学生有什么建议?

答: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

16、您的人生格言(座右铭)是什么?

答:宁静致远。

17、您对中国法学创新讲坛和中国法学创新网的发展有何建议?

答:中国法学创新网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网站,目前的栏目设置和网站运行都非常的好。如果说要有什么建议的话,我希望法学创新网能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多关注一些地方性的法学院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