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钱学森受中国政法大学法制系统科学研究会的邀请,破例走进高校演讲,在该校举办的“全国首届法制系统科学讨论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国系统法学派的崛起。
讲座在歌曲《共和国之恋》中开始,歌声抒情而激越,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熊教授噙着泪水开始了他的演讲。他首先展示了一份唁电:“永远缅怀钱学森为推动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现代化作出的伟大贡献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落款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制系统科学研究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熊继宁”。那么,作为科学界的泰斗,钱老与中国的法学界曾有过怎样的交集?
“这是一段几乎被忽略的历史。”熊教授介绍说,钱老不仅是“中国导弹之父”,还是中国系统科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事实上,晚年的钱老一直在为系统工程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推广应用而努力。1979年底,钱老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将法治系统工程纳入系统工程体系。从此,系统科学开始扣击古老法学的大门。
1985年,以熊继宁为首的法大研究生和本科生,及部分教授、专家,受钱老法制/法治系统工程思想的影响,在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了法制系统科学研究会,并发起召开“全国首届法制系统科学讨论会”的倡议。“那是一个需要变革、渴望变革、敢于变革、也正在变革的时代。钱学森关于‘法制/法治系统工程’的设想,震撼了当时的中国法律和法学两界。同学们热情高涨,说一定要邀请钱老来参加这个研讨会。”作为当年研讨会的牵头人、组织者,熊教授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目光如炬,往事依然历历在目。“连校领导都没想到钱老真的来函答应出席会议。学校连夜派人前往司法部汇报这一震撼人心的消息。”
这是钱老唯一一次到法科院校的演讲。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教学楼的419教室,慕名前来的师生们把这间大教室挤了个水泄不通;走廊、窗边也被人群围得严严实实。这是一场特别的研讨会,不仅因为钱老、时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张友渔、时任司法部长邹瑜、时任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仲方、时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要负责人等领导的亲自与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更因为会议主题的重要性和前沿性——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的科学化及现代化,正在外地出差的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陈丕显发来贺电:“将现代科学方法引进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领域,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学研究的深入和法制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祝全国首次法制系统科学讨论会获得圆满成功。”
在会上,“钱老打破了事先征求过他本人意见的发言时间安排:半小时;竟然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地讲了1个多小时。”熊教授的讲述,让钱老的热情,穿越了二十五年的时空,震撼了台下的听众。钱老当年关于“把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引入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论述,也打动了今日的学子。钱老提出了恢弘的法制/法治系统工程目标。这一总体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子目标:(1)法制建设的现代化;(2)法学研究的现代化。而在子目标下,又可细分为六大具体目标:(1)法制信息库;(2)计算机法律咨询中心;(3)法律专家系统;(4)系统识别;(5)立法系统工程;(6)法制和法治系统的体系。在方法论上,钱老认为将系统工程方法和系统学(系统工程的理论)运用到法学研究中,需要完成三大任务:(1)法学研究与行为科学、系统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相互渗透;(2)建立社会行为控制模型;(3)建立法制-法治系统工程的专门研究机构。钱老的这一新范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在二者双向互动的条件下,推动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的创新,为系统法学的崛起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熊教授说:“现在看来,钱老的学术思想,仍具有相当的超前性,我们至今仍在为实现他当时的设想而努力。”
最后,现场的全体师生向钱老遗像三鞠躬,结束了这场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缅怀和追思讲座。虽然讲座已经结束,但是同学们还在追忆,还在思考。来自法学院的研一学生李靖婷对记者说:“钱老代表了一个时代默默无闻、甘愿奉献一切的爱国科学家。我们要传承钱老的精神,更坚定地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