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0日电 “中国法学创新讲坛”第3期讲座2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法学院张明楷教授开讲“行为功利主义刑法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担任评论人,并对张明楷教授的演讲做出了精彩的评论。
“中国法学创新讲坛”是中国法学会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高级学术论坛。该讲坛以推动法学创新为己任,以讲演内容是否有较大创新作为确定讲演人的硬标准,以演讲人申请和专家匿名评审为遴选工作机制,旨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创新权威评价标准,为法学界同仁提供以学术为导向的对话平台。
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飏在致辞中指出,法学家应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必须关注法治实践中的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研究;希望中国法学创新讲坛能够一鼓作气,能够持之以恒,常讲常新,作为一个品牌可以做大做强。
继罗豪才教授、李龙教授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法学家成功亮相中国法学创新讲坛,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张明楷教授是中国中青年法学家中的佼佼者。张明楷教授多年来专注于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在犯罪构成理论、刑事责任理论、刑法解释学等领域都做出过不俗的贡献,对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张明楷教授在演讲中提出,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最终依赖于伦理上的判断。采纳不同的伦理原则作为刑法的基础,对定罪、归责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刑法的伦理基础问题是刑法学的元问题,也是刑法学中的疑难问题。他分析了两种被普遍接受的刑法伦理——规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展现出各自在刑法中的利弊,并主张行为功利主义是更合适刑法的伦理基础。
“中国法学创新讲坛”是中国法学会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高级学术论坛。该讲坛以推动法学创新为己任,以讲演内容是否有较大创新作为确定讲演人的硬标准,以演讲人申请和专家匿名评审为遴选工作机制,旨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创新权威评价标准,为法学界同仁提供以学术为导向的对话平台。
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飏在致辞中指出,法学家应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必须关注法治实践中的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研究;希望中国法学创新讲坛能够一鼓作气,能够持之以恒,常讲常新,作为一个品牌可以做大做强。
继罗豪才教授、李龙教授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法学家成功亮相中国法学创新讲坛,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张明楷教授是中国中青年法学家中的佼佼者。张明楷教授多年来专注于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在犯罪构成理论、刑事责任理论、刑法解释学等领域都做出过不俗的贡献,对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张明楷教授在演讲中提出,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最终依赖于伦理上的判断。采纳不同的伦理原则作为刑法的基础,对定罪、归责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刑法的伦理基础问题是刑法学的元问题,也是刑法学中的疑难问题。他分析了两种被普遍接受的刑法伦理——规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展现出各自在刑法中的利弊,并主张行为功利主义是更合适刑法的伦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