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2009年核心期刊论文排行分析
发布日期:2010-05-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一)学科总体评价

依据我部近日发布的“经济法学·2009年度各科研单位发表论文数统计”(www.fxcxw.org.cn/html/fxpd/2755.html),经济法学在15种主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153篇,占总数1406篇中的10.88%,在所列的13门学科中,仅次于民法学、法理学、刑法学,排在第四位。其中,发表在三大权威刊物上的论文10篇,占总数173篇中的5.78%。在所有经济法学论文中,经济法基础理论21篇,金融法33篇,竞争法21篇,财税预算法12篇,劳动法19篇,环境与自然资源法26篇,食品安全法2篇,国有资产法2篇,土地房地产管理法6篇,广告法2篇,消费者保护法2篇,其他论文较为分散,基本上是每一个法律部门有一篇。

从经济法学科科研成果总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经济法中的主干部门法成果占多数。经济法基础理论、金融法、竞争法、财税法、劳动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等学科是经济法中的主干学科,与经济法其他部门法相比,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人数众多,因此成果也较多,而一些“小法”,如会计法、预算法等,则由于研究者寥寥,成果自然也是少得可怜。

2)热点法律部门成果日渐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法律部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随着《反垄断法》的出台,竞争法研究成果辈出,已经稳稳占据经济法学科第一集团的位置。

3)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边缘部门和需要专门知识的部门法成果一直较少。经济法中的一些部门法,如会计法、预算法等,由于需要掌握经济学、会计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对于大多数法律学者来说难以驾驭,形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只能是一些拥有专门知识背景学者们“自娱自乐”的领域。

2009年经济法学科整体研究状况基本符合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与经济法学科科研实力相当,可以说是“稳稳当当”的一年。

(二)研究队伍总体评价

在学者中,老一辈法学家漆多俊教授仍有成果面世,堪称我辈之楷模。成名中青年法学家(45岁及以上)中徐晓松、甘培忠、盛杰民、刘燕、蔡守秋、余劲松、赵红梅、董保华、单飞跃、许明月、黎建飞、郑尚元、吕忠梅、周友苏等仍然笔耕不辍。成名青年法学家中张守文、冯果、罗培新、高富平、王明远、鲁篱也一直保持着对学术的不懈追求。而更多的成果则是由一些刚刚崭露头角,或者已经成为新秀明星的青年人所完成的。在此衷心希望经济法同仁能够再接再厉,多出好成果。

下表是发表两篇以上文章的作者统计:

姓名

篇数

作者所属年龄段

1

余劲松

2

60岁以下

1

徐阳光

2

40岁以下

1

冯果

2

50岁以下

1

崔威

2

40岁以下

1

赵红梅

2

50岁以下

1

许明月

2

50岁以下

1

黎建飞

2

60岁以下

1

胡立峰

2

不详

1

朱谦

2

50岁以下

1

邢会强

2

40岁以下

1

李剑

2

40岁以下

1

马洪

2

不详

上表中,胡立峰系厦门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年龄不详,马洪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年龄不详。除此之外,60岁以下的高产作者2人,50岁以下的高产作者4人,40岁以下的高产作者4人。

(三)法学院排名分析

153篇论文的作者来自55家法学科研机构,以下是排名前10位的单位:

名次

单位

总数

三大期刊

作者

1

北京大学

16

0

甘培忠(雷驰)、盛杰民(焦海涛)、刘燕、徐阳光(2)、郭雳、洪艳蓉、黄韬、李晓玲、楼建波(刘燕)、彭冰、肖江平

2

中国政法大学

11

1

徐晓松、赵红梅(2)、崔威(2)、刘继峰、李响、曹明德、戴龙、丁敏、薛克鹏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11

0

蔡守秋、冯果(2)、胡芬、孙晋、王欢欢、王树义、熊伟、张荣芳、朱嵬、刘国涛

4

华东政法大学

8

1

董保华、樊荣、高富平、刘宁元、罗培新、杨柏国、杨忠孝、郑彧

5

西南政法大学

7

0

金励、李永成、李玉虎、徐以祥、丁林洋、王煜宇、肖顺武

5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7

1

李剑(2)、崔香梅、潘志成、赵绘宇、王曦、王彬、

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7

1

余劲松(2)、黎建飞(2)、杨东、王宗玉、宋彪

8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6

2

马洪(2)、单飞跃、周仲飞、宋晓燕、王土如

8

重庆大学法学院

6

0

许明月(2)、陈晴、胡光志、李洁(丁道勤)、孙义刚(郑阈)

10

厦门大学法学院

5

0

陈安、胡立峰(2)、金海统、林秀琴

上述10家单位发表了84篇论文,占全部论文的54.9%。从上表可见:

1.经济法学研究整体表现较好。

上述表格中发表最多文章的是北京大学,达到了16篇,前10名至少发表了5篇,发表3篇以上的有17家单位,2篇以上的有24家单位。基本上是“多点开花,全面丰收”,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希望今后经济法学科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并赶超法理和民法学科成为“老大”。

2.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与其他学校相比,成果数量拥有显著优势。

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发表的论文数都超过了10篇,而其他科研单位最多则只有7篇,与之差距明显。北京大学法学院在2009年发表了15篇经济法学论文,加上一篇署名单位为北京大学学报的文章,成果总共达到了16篇,位居全国科研单位之首。应该说,这一科研成果状况无愧于国家经济法重点学科的金字招牌。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拥有悠久和光辉的历史,曾经在全国最早批准设立博士点,徐杰教授堪称经济法学界的“泰山北斗”。但随着徐杰教授的退休以及诸多其他原因,中国政法大学的经济法专业在近些年来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的成果能够达成11篇,值得祝贺,相信这必将预示着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的涅槃和再次崛起。武汉大学能够跻身并列第二名让人感到“惊艳”,但显然其中的含金量略显不足,11篇论文中有9篇发表在自己学校的《法学评论》之上,颇喑肥水不流外人田之道。

3.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传统经济法学强校“底气不足”。

西南政法大学拥有经济法全国重点学科,下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研室、房地产法教研室、金融财税法教研室、企业法与竞争法教研室、经济法基础理论教研室、资源与环境法教研室等六个教研室,共有教师48人,科研力量在全国经济法学科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单位。2004年,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完成的《2004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将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评价为A++,位居全国第一。但是,显然这个昔日“老大”在2009年经济法成果排名中“底气不足”,仅仅发表了7篇文章,而且有6篇发表在自己学校的《现代法学》之上。希望西南政法大学能够化压力为动力,在今后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科在全国一直赫赫有名,经济法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4人,环境资源法学专业拥有教师5人。老一辈的刘文华教授是经济法学界的元老级人物,中年学者史际春、徐孟洲、王欣新、朱大旗、刘俊海等莫不是大名鼎鼎,这几年更是冒着“得罪”中国政法大学的风险从该校挖来多位年轻学者壮大自身的力量,但是2009年的成果状况难以令人信服。

4.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重庆大学法学院等正在迎头赶上,对传统强校带来极大压力。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重庆大学法学院的经济法学科都比较年轻,汇聚了一批富有朝气的中青年学者,近些年来的实力一直在稳步提高,从成果数量上来看已经对一些传统强校构成了威胁。

5.一些传统强校销声匿迹。

2009年经济法学研究成果统计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只有1篇,西北政法大学则销声匿迹,让我们不得不有一种英雄末路的感叹。

由于商法学和经济法学很多领域存在交叉,我们在做统计分析时难免会依自身主观判断来进行分类,因此存在一些同一学者发表的不同论文中有些被分到商法学分类之中,有些被分到经济法学分类之中,不准确之处敬请各位贤达批评指正。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