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律评论》创刊十三周年庆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1-07-19 来源:北大法学院  作者:佚名
“法学研究与法律教育:传统与挑战”学术研讨会

暨《北大法律评论》创刊十三周年庆顺利举行

  2011年7月10日,由《北大法律评论》(以下简称《评论》)编辑委员会主办,北大法学院协办的“法学研究与法律教育:传统与挑战” 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303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市社科院、耶鲁大学、比萨大学、汤森路透、中信证券等企事业单位的历届新老编辑3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
《北大法律评论》创刊十三周年庆顺利举行

  会议由《评论》编辑、北大法学院博士生徐斌主持。现任主编、北大法学院博士生贺剑简短地回顾了《评论》的历史,介绍了《评论》当下的发展现状。随后,贺剑主编向大力支持《评论》发展的北京市汉鼎联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庆方律师赠送了《评论》的往届刊物,并邀请张律师以“中国社会中法律人的责任”为主题发表简短演讲。张律师结合我国部分现有的资源分配制度,反思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北大法律评论》创刊十三周年庆顺利举行

  在随后的主题讨论阶段。作为创刊主编、自称“退伍老兵”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强世功教授,首先就《评论》的研究风格、行为模式、社会责任以及编辑们的学术成长等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大学法学院凌斌副教授,以“反思法学研究的比较范式”为主题,从“一夫二妻”、“一物二卖”两个具体问题切入,描述了中国法学研究三十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王冠玺副教授,以“从发达国家的法学期刊反思我国法学期刊的发展方向”为题,从比较法学的视野出发,思考了学术作品与学术期刊的关系。北大法学院的车浩副教授,更为具体地针对北大刑法学研究的学术特质和研究特色,扼要梳理了我国刑法学界的研究现状。来自南京大学法学院的艾佳慧副教授,则从CSSCI对法学期刊的影响入手,讨论了CSSCI和“中国法学创新网”对《评论》发展的影响。她提出的知识产品的供求关系视角引发参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关心法学集刊整体现状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尤陈俊老师,更是从十一个方面总结《评论》以及法学集刊的发展方向。
《北大法律评论》创刊十三周年庆顺利举行

  在会议的“自由发言”阶段,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晶编辑从六年来的责编体验出发,认为《评论》的定位与风格总是与当届的主编密切相关,并依据目前的出版体制认为《评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文章质量。来自汤森路透集团的杨柳博士,认为当下法律教育应该加强基本的法律技术训练,恰当的《评论》体制恰恰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此后,各位学者分别就“法学研究传统、法律教育的发展以及《评论》的体制改革”等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北大法学院的彭冰老师总结会议,提出本次会议的核心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办《北大法律评论》?《评论》和其他的法学期刊有什么不同?”这回应了冯象先生对《评论》提出的问题——“我们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彭冰认为,《评论》应该坚持对中国当下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主动引导、发展中国问题,寻找和培养中国学术新星,甚至形成“北大学派”。
《北大法律评论》创刊十三周年庆顺利举行

  本次《评论》十三周年庆典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结束,与会者纷纷表示《评论》的研讨活动应当长期化发展,坚持吴志攀教授在《评论》创刊初期提出的“学术自主、自尊和自律”的宗旨,秉承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传统精神,“追求不可替代”,真正成为“中国法律的评论”。

                             (《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 供稿)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