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30分,学术座谈会准时开始。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俞江教授致欢迎词,他说华中科技大学坐落于湖北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本次“海峡两岸法律文化研讨会”选择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其中一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推动是海峡两岸法律人共同关注的话题,武汉站的学术座谈会将分为“革命与宪法”和“清末民初的法制建设”两大主题进行探讨。俞江教授希望武汉站的学术座谈会能促进海峡两岸法律人的交流,并在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之际为中国近现代法制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黄源盛教授代表参加座谈的台湾地区教授、法官、律师对华中科技大学表示感谢,并向法学院赠送台湾法律书籍。
第一阶段的学术座谈由陈晓枫教授主持,大家围绕“革命与宪法”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台湾成功大学法律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许育典教授围绕制宪权与修宪权阐述宪法与革命的关系,他认为革命是制宪权产生的根源,而宪法的规定是修宪权的逻辑起点;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谈到革命、宪政、共和、民主的思想,他认为海峡两岸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已经形成了共同的观点,即推翻帝制、形成共和,他指出现在的学术界对共和制度的研究不充分、不彻底,是学术研究的不足;台湾大学曾建元副教授讨论了君主立宪与共和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辛亥革命瓦解帝制,贡献值得肯定,同时他还以“台湾民主国”的短暂建立为例,指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与进步官员的努力共同推动了君主王权观念的破灭;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俞江教授通过保路运动、咨议局设立以及清廷对汉人资产保护等事例,分析了革命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台湾大学陈显武教授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与中国宪政的发展是外部与内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饶传平博士通过剖析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与民国法统的关系,解析民国宪法纷争的历史源流,指出自民国成立以来,革命运动始终压倒立宪运动,今天,两岸的法律人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就这些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和研讨,这本身就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短暂的茶歇后,第二阶段“清末民初的法制建设”主题的学术座谈继续举行,黄源盛教授作为主持人,他以时间和历史事件作为节点将清末民初分为四个阶段,并引导嘉宾发言。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博士以两德合并作为例子谈到了制宪权的发展,他强调当今研究更多的应该关注如何改良而非革命,他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妥协,是相比较而言流血很少的革命;赵晓耕教授从清末民初的法制传统谈起,他认为清末民初的共和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法制思想的精髓;台湾大学法律科技整合研究所王海南副教授指出台湾1931年民法中就对民主主义有所反映,特别是身份法的修改是清末民初台湾地区社会改革的重要方面;台湾成功大学陈俊仁副教授论述了清末民初宪法的价值与正当性,他承认宪法是妥协的产物,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珍视宪法保护人的自由的价值。
座谈会最后,陈景良教授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大一统”的思想,国家的强大是民主、宪政的前提,学术研究应回归中国人的思维世界和生活方式,普世价值的确立也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据悉,“海峡两岸法律文化研讨会”共分为三站,分别在北京、武汉和南京举行。2011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同时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成立10周年。法学院在10年院庆之际举办以“辛亥革命与制度遗产”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法律文化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