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三届高峰论坛现场 (贺明 摄)
西政网讯 由西南政法大学承办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三届高峰论坛”7月12日在山城重庆举行。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五所高校的书记、校长和教育部、重庆市教委、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等部门领导围绕“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法学教育质量”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讲话 (贺明 摄)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在讲话时指出,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在高校间强强联合,从而实现高等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这是现阶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特别是高等政法院校,建立协同创新体制,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法律事务部门之间进行合作,激发学校、人力、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提升办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这些都是提高高等法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建设国家民主法治的重要举措。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的成立,就是强强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典范。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牟延林讲话 (贺明 摄)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牟延林表示,直辖十五年来,重庆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从只有一所大学发展成为如今的67所高校。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要求大力发展重庆的职业教育。政法高校有一些应用类专业,就是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人文社科类高校需在职业化道路上做出努力。优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卓越理念、卓越的学校、卓越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卓越的人才。牟延林副主任代表市教委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希望与会代表为中国的法学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 “推进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是本次立格(LEGAL)联盟高峰论坛确定的议题之一,为此,五大高校决定成立“立格联盟法学专业建设标准课题组”,共同展开对法学专业建设标准的研究。 党委书记张国林致开幕辞 (贺明 摄) 党委书记张国林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在质量上下工夫。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都离不开“质量”两字。我国正处在战略转型期间,法学教育需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国家目前的一个主题,也是所有高校的主题。法学教育要提高质量,首先要搞好法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法学教育需要一把比较合适的、科学的尺子,为法学人才培养确立“规格”是本次高峰论坛应该着重思考和讨论研究的问题。 校长付子堂讲话 (贺明 摄) 校长付子堂教授表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至少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10年的中心任务。在此背景下,我们意识到,法学专业建设标准过低、设置不规范,缺乏在全国通用的衡量办学准入资格、教学效果的法学专业建设标准,是法学教育质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推进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正是全面提高法学教育质量的一种努力。 付子堂校长提出,“立格联盟”在推进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合作,包括五种合作形式,即“共同协商推出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文本”、“交换和提供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领域的信息资料”、“各方根据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文本,每年对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提出完善建议”、“各方根据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文本,每年做出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自评报告,并将各自做出的报告在当年的联盟会议上进行交流”、“各方同意的其他合作形式”等。 据悉,“法学专业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共有7个一级指标,21个主要观测点。在指标内涵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专业性法律院校法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生人数众多,与司法部门联系密切的特点,以及注重实务教育的办学特色,形成了50余项具体评价内容(内涵),基本上体现法学专业特点的具体内涵。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杨灿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先后以“科学谋划积极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狠抓落实全面提高法学教育质量”、“推进协同创新,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协同创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法学教育质量”为题进行了论坛主题发言。 石亚军书记表示,中国政法大学将落实“2011计划”视为提高整体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研究确立了本校作为牵头单位或主要参与单位共同组建三个协同创新中心。目前,三个中心正在进行积极的申报论证工作。 何勤华校长表示,在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最首要的是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要在机制上勇于创新、要在资源整合上秉持开放共赢的态度。高校的协同创新是一个以高校为主体,多方参与并逐渐达成共识、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的“化学”过程,如果实施得力合理,将产生1+1〉2的“化学反应”,推进我国法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杨灿明副校长表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必须拓宽思路、更新观念,通过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加强同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以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集聚和培养一批卓越法律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贾宇校长表示,近年来,学校注重与实务部门在法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质性合作,通过邀请实务部门来校开庭审理案件,邀请专家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共同实施诊所课程,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等途径,在加强合作广度与深度、注重实效与质量的基础上建立起“学校-法律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围绕提高法学教育质量这一根本目的,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将是推进法学教育协同创新、提高法学教育质量的重点任务与努力方向。 会上,五大政法高校校长共同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包括《“立格联盟”章程》、《“立格联盟”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欧人文交流机制法学教育平台”中方联盟院校战略合作协议》。
背景资料: 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都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办学历史悠久,适应国家培育政法人才的战略布局的要求,在培养高素质政法人才、开展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政法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各方密切联系、互相支持,结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友谊,为了充分发挥五所政法大学的法学教育的优质资源,交流探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各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办学实力和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经五所政法大学充分协商,建立全国政法大学交流研讨平台:立格联盟。
立格联盟即英文法律legal的译音,中文“立格”,可以解释为建立规矩、建立规格、建设制度、树立标准的意思。2010年5月30日,法学教育的五所老政法院校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组成“立格联盟”,目的就是要为国家的“立格”作出贡献,一如既往地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担当重任,努力奋斗;同时,也要为中国法学教育“立格”,即为法学教育的规范化、为中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第一届主题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律高端人才”高峰论坛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2011年7月9日,“立格联盟”第二届高峰论坛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主题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