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大、清华法学院青年学者沙龙第二期主题沙龙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12-11-10 来源:北大法学院  作者:佚名

  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青年学者沙龙第二期主题沙龙11月8日下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307会议室成功举行。第二期主题沙龙由北京大学法学院车浩副教授主讲,报告的主题是《刑法家长主义的理论展开》。本次主题沙龙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光权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旭副教授担任本场主评人。沙龙同时邀请到清华大学法学院劳东燕副教授、陈新宇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翔副教授、姚海放副教授、徐阳光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许德峰副教授、凌斌副教授、刘哲玮老师、江溯老师、龙俊博士后、魏倩博士后、姜雪莲博士后等作为点评人。此次沙龙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到现场聆听。
  随着被害人同意理论的发展,由此挖掘和引申出来的自我决定权,在理论的辐射力已远超出了被害人同意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到了被害人自陷风险、诈骗罪中的被害人怀疑与错误、自诉权以及刑事和解等领域,但是这种自我决定权的限度以及与家长主义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本场主题沙龙中,车浩老师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自己极富建设性的见解。
  车浩老师首先对于问题的产生背景作了简要介绍。车老师指出,过去学理上一直认为,得到同意的行为之所以不为罪,是由于被害人对法益的主动放弃而欠缺刑法保护的必要性,但是现在同意的出罪功能则已经被普遍地解释为对于公民个人的自我决定权的尊重。然而,这种自我决定权并不是不受限制的,在它的对立面始终矗立着家长主义。于是,自我决定权与家长主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大法学院青年学者沙龙第二期主题沙龙成功举行

  然后,车浩老师对传统理论中家长主义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车老师指出,传统的家长主义,是指像父亲那样行为,或对待他人像对待孩子一样。但是不同于密尔式的家长主义,哈特式的家长主义扩展了法律干涉的范围,将干涉对象延伸到一般的成年人。家长主义的基本理论依据主要是保护原则和社会连带思想。家长主义中的“家长”范围可以扩大至政府、社会力量,在此意义上,法律家长主义就是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的家长主义。但是,考虑到家长主义本身不应是一个僵化的概念,以及刑法所特有的气质,在今天中国刑法学的语境下应当对家长主义做与时俱进的理解。
  随后,车浩老师对刑法家长主义做了当代语境下的新诠释。车老师指出,刑法家长主义提供了不同于契约论的另外一种解读刑法的进路,而且刑法天然地具有家长形象,在中国语境下的刑法家长主义带有“父母官为民做主”的传统色彩,同时刑法家长主义也不能抽空道德内涵。车老师认为,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之间既有冲突和限制,也有依赖和保障。二者之间既有排斥关系,即自我决定权排斥家长主义的干涉;又有制约关系,即刑法家长主义对自我决定权的制约;也有保障关系,即自我决定权需要家长主义的护航;还有教育关系,即刑法家长主义也不能提供无限制的保障。总而言之,现代的刑法家长主义要在强硬与溺爱之间保持平衡。
  最后,车浩老师总结了刑法家长主义的方法论意义。车老师认为,刑法家长主义是一种中观层次的理论,既能制约刑法教义学方案的选择,又受制于解释者个人的价值观。在具体的价值观选择上,车老师认为自由应当是有节制的,因而采取了一种保守主义的立场。

三大法学院青年学者沙龙第二期主题沙龙成功举行


  在主点评阶段,贺卫方教授首先做了精彩发言,他充分肯定了车浩老师的发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几点疑惑。贺教授指出,家长主义与现代民主主义的逻辑是否存在矛盾是有疑问的。同时,与其对家长主义做与时俱进的理解,还不如直接舍弃旧的概念采用新的概念,这样可以让理论更加清晰。此外,传统儒家中的特殊的刑罚观与现代的刑法理念存在冲突,所以从传统儒学的角度阐述家长主义理论也是存在疑问的。最后,在自由主义与善良风俗的冲突中,贺教授认为还是应当坚守道德的底线。随后,周光权教授从刑法的角度做了深刻的点评。周教授认为应当限定家长主义的范围,只有当国家出面限制个人权力,才能成为家长主义讨论的问题。此外,周教授对是否存在现有刑法理论不能解决,而需要靠家长主义理论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质疑。最后,周教授指出,基于刑法的谦抑性以及中国的法治语境,我们恰恰应当对家长主义理论保持一种警惕。王旭教授则侧重于从宪法与法理的角度来做出精彩点评。王教授指出,需要给家长主义找到一个宪政秩序的根基,才能使该理论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同时,在家长主义与个人决定权的关系中,坚持一种自由至上的观念也是危险的,应当适当强调作为社会共同体秩序之下的个人观念。最后,王教授对家长主义理论在方法论上的意义做出了高度评价。
  在自由点评阶段,其他青年学者基于不同的法学学科背景,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本次主题沙龙的探讨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碰撞出了思想与智慧的火花。最后,车浩老师对点评做了简单的回应。他指出,学术研究不同于立法,理论就是要提出多种问题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促进学术观点的竞争与学术的繁荣。整场主题沙龙延续了3个多小时,在傍晚6点左右,这场充满了学术争鸣的思想盛宴圆满结束。

三大法学院青年学者沙龙第二期主题沙龙成功举行


  北大、人大、清华法学院青年学者沙龙是三所法学院战略合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学术交流,分享学术成果。这将是一个长期性、定期制、规范化的学术项目,力争形成良好的学术效应和社会效应,力求为中国法学界的知识生产机制提供一种协同创新的思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具有良好学术规范,敏锐中国问题意识,多元研究方法,跨学科砥砺思考的学术共同体和友爱共同体。

                                  图/王复春 文/王华伟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