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12京津高校学生法学学术刊物论坛暨庆祝《法苑》创刊15周年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楼会议室以及明德法学楼601国际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法学院团委主办,法学院研究生会及《法苑》杂志社承办,邀请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等11所高校的12种学生法学自办刊物的主编和编辑出席。论坛还邀请到我院史彤彪教授,时延安副教授和尤陈俊助理教授。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回望、守望、展望——回顾来路,不忘初心,不畏将来”,会议由开幕式、经验交流、共迎挑战、共享资源、新路探索五个单元构成。
开幕式由我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李瑛钧同学主持。“朔风劲吹三冬寒,八方聚首人心暖”,李瑛钧首先代表法学院团委和法学院研究生会对与会老师,各兄弟院校,特别是“百里迢迢”前来赴会的南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的同学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随后他依次介绍与会的嘉宾。最后李瑛钧特别说明,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改进会风”的号召,本次活动以简朴热烈为指导思想,去掉了鲜花水果等不必要的装饰,我们真诚希望大家专注于研讨问题,群策群力寻对策,团结一心谋发展。
在教师发言环节,史彤彪教授高度肯定本次会议的意义,认为会议促进了学生思想交流,也有利于个人成长,同时祝福《法苑》创刊15周年,也祝愿杂志越办越好。史老师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建议增强刊物的通俗性、趣味性;第二,就事论理,切莫空发议论;第三,建议增加随笔的专栏;第四,建议加大本科生文章比例。史老师最后总结说,思想交流普及应当提倡通俗,力戒艰涩,希望《法苑》能够成为法学院广大同学的“精神鸦片”。
时延安老师结合曾任《人大法律评论》编辑这一美好又痛苦的往事,以及现任《法学家》编辑的经历,与大家开展真诚交流。他提出杂志编辑该如何生产适应学术与市场双重需求的编辑产品的问题。时老师呼吁办刊者要做到三个自觉。一是“学术自觉”,不仅要提出真问题,更要切实解决问题。二是“文化自觉”,应当中西兼顾,古今结合,否则其所作的研究就只是“学术泡沫”而已。三是“政治自觉”,需要关注整体权力运行的状态,用法治约束权力,规范权力。
尤陈俊老师从讨论中美学生自办刊物的差异入手,结合曾主编《北大法律评论》的经验,指出目前学生自办刊物存在的四个问题。其一是选稿问题,建议刊物选稿应当有所倾斜,起到激励学术新人的作用,给予青年学者更多机会。其二是视野问题,期刊编辑不可固步自封,需要提升学术鉴赏力,从而才能提升刊物品质。其三是学术规范问题,尤老师建议更加重视学术引证的规范。其四,特色缺乏问题,当前期刊众多,只有找准定位,重点突破,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另外,尤老师还建议增加口述史栏目,建议开展学术沙龙并形成文字刊发。
《法苑》主编于浩同学简要介绍了《法苑》杂志概况,并期待明年举办全国性的论坛活动。
随后与会嘉宾进行了简单的茶歇,各期刊杂志负责人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气氛轻松融洽。
茶歇后会议进入第一个单元“经验交流”,由《法苑》杂志社社长齐建立同学主持。各刊物负责人就扩大刊物吸引力及提升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朝阳法律评论》执行主编李亮博士在介绍“北朝阳,南东吴”的辉煌历史之后,建议通过开发杂志传统资源,如宣传朝阳的风格和精神扩大刊物辐射面。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学》主编唐玉富博士指出“稿源是关键”,但也存在稿源不足需要临时约稿的困境。对此,《南开法学评论》执行主编袁松博士谈到,他们有效利用南开校友资源,带动外校同学纷纷来稿,扩大了刊物的影响力。唐玉富还提到了特色栏目问题,强调不断推进刊物内容与栏目的创新。
会议第二单元“共迎挑战”继续由齐建立同学主持,各负责人就刊物市场化运作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社科院《中国法硕报》外联部主任王云同学谈到,社科院大力支持《中国法硕报》的发展,凡发表稿件均有稿费,同时报社还利用封面广告板块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取得了一定效果。
《南开法律评论》主编袁松博士说,他们通过与律所和法检系统互寄杂志,加强了互相的交流,增进了互信,因而编辑部举办活动缺乏资金时,律所往往会会提供经济支持。
会议第三单元“共享资源”由《法苑》杂志主编于浩同学主持。与会人员就构建刊物资源共享机制进行了研讨。李瑛钧建议成立高校学生自办刊物联盟,有效整合刊物资源,妥善处理联盟与各刊物的权利义务关系,藉助规模效应吸引资金,同时还可以协力出版联盟刊物,令各刊物中的优秀文章真正实现公开发表。齐建立谈到,可以借鉴新闻领域全国报纸联盟的成功经验。于浩指出实现高校联盟的两个思路,一是投放统一广告,利用广辐射的对外打包宣传优势吸引赞助,二是合办联盟的杂志,由匿名评审遴选,集体出版。于浩还在杂志沟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加强主编之间的个人联系,建议将刊物寄送到图书馆。袁松建议筹办联盟网站。《人大法律评论》主编黄忠顺博士对联盟约束力提出看法,提议建立宽松性质的联盟,保障各刊物的办刊自由。黄忠顺还提议对研讨会进行制度化,不断延续下去,对此各位期刊负责人完全赞同。
第三单元结束后,与会人员集体前往汇贤食府就餐。午餐过后,主办方组织各负责人一道参观了明德法学楼二楼大厅。在代表五大法系文化谱系的大厅廊柱前,大家驻足观看并听取讲解,不时互动交流,增加了对人大法学院的了解。
第四单元“新路探索”于下午2:30转移到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继续进行。会前《法苑》杂志社根据上午发言内容,整理草拟了《京津高校学生自办刊物联盟宣言》,倡议构建校际常态合作机制和有效沟通平台,打造高校学术资源整合共荣效应。与会刊物负责人认真阅读了宣言内容,经过积极交流探讨和慎重考虑后,九种刊物负责人签署了宣言,各高校就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专业的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及宣传推广平台达成高度共识,成立京津高校学生自办刊物联盟的倡议得到了与会刊物负责人的广泛响应与支持。宣言内容见附件。
签字仪式结束后,会议议程讨论继续进行,会议由于浩主持。就成立学生自办刊物联盟的核心议题,各高校的刊物负责人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会议气氛自由热烈。针对学生自办刊物联盟成立的立足基点、思路方向、运作机制等具体操作层面问题,各高校刊物代表积极踊跃发言,结合自身刊物制作、运行的相关经验,为联盟如何建立、如何定位、如何操作等诸多现实问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与经验。一些刊物代表还真诚谈到了自身刊物从前所做的类似有益尝试和经验教训,为学生自办刊物联盟的顺利成立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路和借鉴。
就学生自办刊物联盟成立的立足基点问题,齐建立谈到,学术性是联盟创立最重要的不可偏废的核心主题;袁松认为联盟应立足于学术根基,打造属于高校学生自己专属的具有针对性的学术阵地;李亮认为也可考虑适当放宽对学术性的要求,以全面、实用、影响力提升作为联盟成立初期的立足基点,待运作成熟后,进一步提升学术质量与档次。
就学生自办刊物联盟成立的思路方向问题,于浩指出建立高效学术资源数据库及高效刊际评审推选机制十分具有必要性;唐玉富谈到,应注重联盟成立后稿件评审质量的把关及联盟运作的经费问题;袁松强调联盟应成为培养学术新秀、为高校学生提供思想展示空间的学术平台。
就学生自办刊物联盟成立的运作机制问题,大家积极踊跃发言。李亮谈到,创办刊物联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运作方式上,创立网站是投资较少、效益较高、传承操作更容易的可考虑方式;黄忠顺则提出应注意在网上公开刊物稿件对稿源收集利用所带来的问题以及联盟网站作品的版权问题。中国石油大学(黄岛校区)《法意》主编安锦程关注如何打造联盟品牌价值,使联盟不仅能“做出来”,更重要是能“推出去”。针对以网站形式运作联盟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平台的议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主席王爽,论坛主持人、研究生会副主席李瑛钧等与会代表都谈到,可采用明确网上稿件公开范围、列明稿件摘要及出处、标明稿件采用免责条款等方式,保证稿源数量与质量。
论坛议程讨论部分结束后进入闭幕式。由法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李瑛钧主持,李瑛钧总结说论坛在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中的重要意义,感谢参会各高校刊物负责人的支持与信任,希望今后能与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了解,巩固达成刊物联盟宣言的重要会议成果。
法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王爽最后致闭幕词,向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致谢,并表示将珍惜与各兄弟院校间建立的深厚友谊,加强沟通交流,借鉴吸收各兄弟高校有益经验,争取更大进步,并倡议法苑人同心同力,将“法苑精神”发扬光大,共创学生自办法学刊物发展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