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省法学会六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郑州召开。在本次会议上,河南省法学会决定,授予吴泽勇、张嘉军、田凯、耿勇、张义华、黄进才、刘建国、李广湖、程政举、马松建等10名同志首届“河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据悉,省法学会从2011年4月组织开展了首届“河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经各省辖市法学会、省法学会各研究会、省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法律实务部门推荐,在媒体公示的基础上,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评选产生了首届“河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吴泽勇,1975年生,河南商城人,河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博士,兼诉讼法专业硕士点导师组组长、诉讼法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2004年11月至2006年9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陈桂明教授);2004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为河南省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高校教师);2005年获得中国诉讼法学会青年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一等奖(为该年度民事诉讼法学方面唯一一篇一等奖论文)。2010年,入选中国法学创新网“中国法学新秀100”,为民事诉讼法学界第二位入选新秀;2011年,在中国法学创新网的年度学科评价中,个人发表核心论文位居民事诉讼法学学科并列第一。
1998年以来,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40余篇;出版译著1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福特基金会项目若干。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一项、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一项。
张嘉军,男,河南信阳人,法学博士。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河南省法学会理事、河南省诉讼法学会副秘书长。
获得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系河南省文科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者,实现了河南省文科历史性零的突破。
出版专著6部,独著3部,合著3部,分别是《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与制度建构》(独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诉讼契约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研究》(独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调解制度理论与实践》(合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变革时代的纠纷解决》(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基层纠纷解决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在《法学家》、《现代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律适用》、《法学论坛》、《人民检察》、《河北法学》等核心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级、司法部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7项;参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8项。
田凯,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副院长,教授职称,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标兵”荣誉称号获得者,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常委。
1.在《法学评论》等杂志发表《论行政权的法律监督》等58篇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19篇。2.出版专著《行政公诉论》,是国内行政公诉研究第一本专著。3.主编、副主编、参编《执行监督论》、《抗诉论》等7本论著。4.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行政公诉制度研究》、200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执行监督制度研究》等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获得2009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度最高检检察基础理论成果二等奖等19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耿勇,男,1965年9月生,汉族,河南省镇平县人。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任河南省法学会理事,河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在法学教育方面,他讲授国际私法、国际民事诉讼法等课程,主讲的法学概论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和参与《国际法双语教学教材建设》等教学改革项目3项,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2007年获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优秀法律硕士教学奖。
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撰写和参编学术专著4部,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著作《国家主权与国际私法后现代转型》和论文《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论国际私法的实质主义法律选择方法》分别于2008和2009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教育厅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和河南省首届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张义华,男,1965年1月14日生,汉族,中共党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在各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转质探析》、《建立我国婚约制度的立法思考》等4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全文复印转载。出版专业学术著作6部,其中《物权法论》获200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5项、参加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两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获2005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国企改革与发展中债转股及法人治理结构法律问题研究》,获2001年度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李广湖,男,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论文及著作发表情况:
1.《基层司法——在探索、实践与争鸣之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建立中国刑事判例制度的构想》,发表于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案例研究》;3.《执行工作中的经济原则》,发表于《人民司法》;4.《谈限制恶意逃债者高消费》,发表于《人民司法》;5.《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完善》,发表于《中国焦点》;6.《规范我国基因技术管理的立法构想》,发表于《人民法院报》;7.《法官的“多维度”人生》,发表于《人民法院报》;8.《人民陪审团制度亟待规范》,发表于《工人日报》。
共发表调研论文几十篇,其中相当一部分观点或建议被立法采用或全国推广。曾应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邀请作司法改革专题演讲。
程政举,男,汉族,1965年10月生,河南省潢川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法学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博士后。1987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获北京大学经济法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郑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任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学评估督导办主任,2011年6月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诉讼法史研究,现为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公开出版专著一部、合著一部、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级项目两项;在《法学》、《法学评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一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刘建国,男,1964年7月出生,河南太康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学位,现任信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检察机关公诉工作咨询专家、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公诉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编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检察制度》,参与编写了《实用刑法释疑》、《诉讼文书实用手册》、《宽严相济与检察工作》等专著;撰写的《信息化条件下检察举报工作要实现“五个转变”》、《人民检察制度溯源》、《公诉一体化工作机制探索》等10余篇文章分别被《人民检察》、《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检察官》刊登。参与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2009年度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撰写论文分别获得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河南省诉讼法学科研成果二等奖、一等奖。
黄进才,1962年2月生,河南修武人;现任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国立九州大学法学院访问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多次受邀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通讯评委、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委、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通讯评委和成果鉴定评委。
先后主持完成了200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发展问题研究》、2008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中国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问题研究》,目前正在主持2011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新农村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权有序行使研究》的研究;主编的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考察》(人民出版社出版)、《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市场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出版);在《法学》、《法学杂志》、《政治与法律》、《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期刊上发表或转载法学学术论文20余篇。
马松建,男,法学博士,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河南省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顾问,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主持、参加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有十数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者转摘。公开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死刑司法控制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证券期货犯罪研究》(独著,郑州大学出版社)、《刑法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扰乱市场秩序罪的定罪与量刑》(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侵占罪专题整理》(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译著《挪威一般公民刑法典》(独立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关于死刑问题、经济犯罪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记者何永刚/整理 宁晓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