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摘编)
2013年1月25日下午《出没风波里:江平和他的时代》新书首发仪式在法律出版社屋顶花园隆重举行。
首发式由中国政法大学赵旭东教授主持。江平教授、黄闽社长、吕山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管晓锋教授、刘智慧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保树先生、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施天涛先生、最高法院民三庭庭长孔祥俊先生、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副主任程合红先生、《律师文摘》主编孙国栋先生、中国律观察网主编赵国君先生、《民主与法制》计伟民先生、《法制日报》郭恒忠先生等嘉宾出席仪式并致辞。此外,当天受邀到场的媒体有:新华通讯社 、《人民日报》、人民网、共识网 、《新京报》 、《经济观察报》、《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法治周末》、 《律师文摘》、《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竞报》、搜狐读书、 凤凰读书、网易读书、《新世纪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看天下》、《新华书目报》等二十多家媒体。江平老师和陈夏红先生回答了在场媒体的热情提问,会后江平老师还接受了搜狐读书和新京报的独家专访。
我社在两年前出版了江平老师的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轰动,获得了包括文津奖在内的十余项奖项的巨大荣誉,并成为当年全国最畅销的书籍之一。本次又迎来了江平老师自传的姊妹篇《出没风波里》的出版和发行。期待这一次江平老师评传的出版,会又一次引起法学界的轰动和引发新一轮的江平热。
时间:2013年1月25日下午
地点:法律出版社屋顶花园
主持人(赵旭东教授):尊敬的江平教授、黄闽社长,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出没风波里——江平和他的时代》首发仪式现在开始。今天的活动是由法律出版社主办。2010年9月18日,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了江老师的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发布会,当时这本书的出版,引起学界和社会的轰动,这本书获得了巨大荣誉。我看到在《出没风波里——江平和他的时代》的后面,具体介绍了所获的奖项和媒体推荐情况,当时获得奖项就有十几项之多,成为当时全国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今天我们又迎来江平老师的自传的姊妹篇,就是《出没风波里》的出版和发行。谈起江老师传记的编写和出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策划和安排过程。
江老师是法学界最著名的法学家,公认的法学泰斗。他也是跨越法律领域的公众人物。江老师一生经历坎坷,应该说他的一生是辉煌、传奇的一生,他这样的经历是文学创作最好的素材。几年之前,江老师很多学生、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在思考商量,如何充分利用江老师宝贵的人生财富,来教育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
我记得最早的一次提起这个话题,就是在《法制日报》的主任编辑郭恒忠先生。在江老师70大寿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就谈起这个话题。但是后来江老师认为,在70岁的时候要写个人传记还为时过早,很多问题可能还很难盖棺论定,所以说再等等吧。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到了80大寿的时候,尤其后来江老师突然一次生病,使得我们感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我们应该趁江老师身体非常健康的时候,来收集他人生宝贵的资料,来为这本书的编写进行准备。所以这个时候这本书的编写摆上了日程。
最初,我们只是想编写一本江老师的自传,同时江老师自己本人已经写了一部分的文稿,对他自己的学术经历和一些学术观点做了初步整理。后来我想,通过安排助手来协助江老师,由江老师口述,整理成一本个人自传。但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又觉得有点遗憾,仅仅编写和出版江老师的口述自传,好像还不能满足很多的学生、很多同事及社会公众的需求。大家不仅想要了解江老师的历史和他的丰富生动的经历,同时大家也想分享各位江老师身边的人和江老师进行共事的人对他的感受、认识和评价。因此,仅仅一部自传的传记远远不够,因为江老师为人十分谦和,虚怀若谷,让他客观地评价自己,那是太为难他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评价到位的,我们需要一个更客观的,具有高度也具有深度的公众评价,这就是江老师的评传《出没风波里——江平和他的时代》策划和安排的原始动机。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在作者陈夏红先生勤奋艰苦的创作劳动下,在法律出版社大力的支持之下,当然也是我们尊敬的江平教授全力的支持和配合之下,这本受到很多人关注、期待的江平评传终于问世,今天在这里举行《出没风波里》的首发式。
下面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出席会议的各位来宾。
法律出版社黄闽社长、吕山副总编辑
中国政法大学管晓锋、刘智慧教授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保树先生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施天涛先生
最高法院民三庭庭长孔祥俊先生
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副主任程合红先生
《律师文摘》主编孙国栋先生
中国律观察网主编赵国君先生
《民主与法制》杂志记者计伟民先生
法制日报编辑 郭恒忠先生
两年前江平老师的自传已经引起了社会轰动,我们也期待这一次江老师评传的出版,会又一次引起法学界的轰动和引发新一轮的江平热,我们期待着。
下面有请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先生致辞!
黄闽社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法律出版社的各位尊贵的作者、读者,尊敬的本次新书发布会的主人公江平先生,尊敬的本书作者陈夏红先生,尊敬的主持人,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法律出版社相聚,出席《出没风波里——江平和他的时代》的新书发布会,我谨代表图书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对与会的嘉宾、媒体界的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天,当代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先生的评传《出没风波里》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本书系2010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第一名、《新京报》年度致敬图书《沉浮与枯荣》之姊妹篇。
这本书是一个评传,由他写江平教授,和自传有所不同。有自传,有评传,江平先生的人生阅历更加丰满,更加饱满。
刚才赵教授非常准确把这本书----评传----这个特点作了说明,我在这里表示钦佩。作为主办单位,也作为书的出版者,在这里代表法律出版社对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情欢迎。
江平先生是当代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表现他的作品足以引起法学界、社会各界对他高度重视,特别他的丰富独特的人生阅历和他的崇尚法律的精神,通过江先生的各种作品,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和启迪广大读者。这本书是《沉浮与枯荣》的姊妹篇,本书能够出版首先是感谢一批优秀的江老师的弟子精心策划,陈夏红先生凭借翔实的资料搜集,非常扎实的采访,勾勒了江平先生的人生,也刻划了江平先生的时代,这部评传文采史实并重,政情法意兼通,可能比江平更了解江平,比历史更接近历史。倘若与《沉浮与枯荣》结合起来阅读,《出没风波里》能够更全面的勾勒出江平和他的时代,向读者来展示江平《出没风波里》的人生。
无论是《沉浮与枯荣》,无论《出没风波里》,无论时代如何动荡,江平先生都用其生命之光,坚定的点燃希望之火,散落在所处时代的每一个角落。江平先生以他不屈的和对未来的坚信,看破名利,放下利害,这样一种精神,是出于对国家民族的大爱,写下了一本荡气回肠的生命之书。
如果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江平先生独特的人生经历,悲欢离合的人物命运是所有优秀作品最能摄人心魄的要素。《出没风波里》不仅是一位八十长者人生道路的记录,江先生的命运还折射出新中国法治在曲折困难中艰难前行的历史。同时本书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和精神史。
我们出版此书是向江平先生致敬,对他一生助推中国法治化进程、经历坎坷却永远只坐在法律一边的精神表达敬意。同时我们也向陈夏红致谢,因为他的记录让我们再一次在历史中反思。同时,我们也要对今天与会的媒体表示感谢。因为你们,这样一本好书才能传播给更多的读者。
最后衷心祝愿江平先生身体健康,希望陈夏红先生事业更加成功,期待中国的法学更加繁荣,中国的法律出版更加辉煌,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法学界代表,著名法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会长王保树先生致辞!
王保树:尊敬的江平老师,尊敬的黄闽社长,尊敬的陈夏红先生,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出没风波里》首发仪式,在之前我已经读过江老师的传记第一本,应该说受到很大的教诲。我个人觉得,要从江老师这样的泰斗学习,这是法学学生学习的最好机会。
第二,他虽然不是在课堂上,但是在其他地方听他的学术演讲,领略他的学术思想,这样的机会对每个人应该是平等的。
第三,我个人觉得对于著名的法学家、学术上的泰斗,读他自己的传记,也在了解他人生,了解他的学术,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对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对我们也深受启发,我想这个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江老师从苏联学习回来以后,没有离开过法学教育战线,但是我个人觉得江老师在社会上的影响,他对于中国做出的贡献,远远超出了法学学科的本身。江老师在推动法学教育,推动我们整个法学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推动中国实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方面的贡献应该是写多少文字都很难说清楚的。所以这份传记的出版意义就在于,站在一个时代里面,来描述江老师他的生活、学习和学术研究,我相信第二本传记的出版一定会像第一本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一样,会轰动整个社会,会是很多学者包括青年人受到深深教育。这本书的出版是非常有意义的。
借此机会,我对这本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也祝在春节之前,给江老师拜一个早年,祝江老师健康长寿,做出更大的贡献,也祝作者陈夏红先生写出更多的像《出没风波里》这样的好书,也祝法律出版社在繁荣中国法学的基础上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各位!
主持人:江平老师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可以说是最令人感叹的一种历史,但同时为这段历史而进行创作,也是最难得的机会,我们非常羡慕的看到,陈夏红先生获得了这样的机遇。两年前的《沉浮与枯荣》,陈夏红因为协助江老师来整理,这本书的成功使他初具胜利,今天的《出没风波里》,也许使陈夏红声名大振,以后陈夏红先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传记作者或者是作家。下面有请陈夏红先生致辞!
陈夏红:尊敬的江平老师,黄闽社长,各位老师,各位媒体的新老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大家来出席这个首发式,见证《出没风波里:江平和他的时代》的诞生。
在这样的时刻,作为作者,事实上不需要说太多。书摆在这里了,好与不好,评价乃至作出结论的权力在读者那一边。我觉得作者正如厨师做饭,菜端上来,厨师可以说功未成,但身可退。唯一需要劳烦在座的,就请用您的生花妙笔告诉读者:这本书出版了。
首先我想表达我内心的感激。这本书能够以今天这样相对完美的方式面世,与许许多多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为江平先生作传是我许久以来的愿望,可能也是很多其他朋友的愿望,很荣幸我在两三年前被选中,今天梦想成真。
我之所以得到这样的机会,不是因为我自己有多聪明,而是因为江平先生和他的时代实有太多的故事,而我在江平先生、赵旭东教授,还有各位采访对象的支持下,把这些故事用书本的形式告诉读者。此外法律出版社各位领导、孙东育、郑导,营销编辑张心萌等,还有很多我不知道名字的幕后功臣,都做了很多工作。另外,家人的支持也是我完成这项事业的重要保障,写这本书时李海艳女士还是我的女友,现在她已经成为我的爱人,未来将成为我孩子的妈妈。当然,最该感谢的许许多多受访者,甚至如蔡定剑先生,他已经无法看到这本书的出版。鉴于这些人的贡献对这本书的重要性,我郑重地将致谢名单放在了书的第一部分,尽管这不太符合中国的出版习惯。
大家可能也想知道这本《出没风波里》与《沉浮与枯荣》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在我看来,这两本书有着巨大的差别。《沉浮与枯荣》主要基于我对江平先生数十次的专访,然后由我参考其他文献整理成文,最后由江平先生审订。而《出没风波里》则主要是基于对近百位知情者的采访,他们中,既有江平老师的家人,也有中学同学、留苏同学,当然更多是江平历年的同事和学生。凡是在《沉浮与枯荣》中使用过的材料,不到万不得已,《出没风波里》基本不再引用。我想这既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对读者最大限度的尊重。
江平先生的一生,沉浮枯荣,出没风波,既是个人命运的沉浮,也是法治中国进程的缩影。这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浪花一朵。他是转型中国法治的星斗,他是红色中国的法治的见证人。我希望这本书,比江平先生更了解江平先生,比历史真相更接近历史真相,成为您了解这个时代的一扇窗口。
先说到这里,我乐于回答大家的任何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夏红先生。作为一个名人,要有一本名人的传记,这已经是人生的难得荣誉,而一个名人能有人写两本传记,这恐怕不仅在法学界,在整个中国当代社会也是少有人可以享有的殊荣。而我们尊敬的江平教授,他得到了这样的无上荣誉。这样一个人物传记写作,其实不仅仅需要他高尚的人格,他高尚的学问,其实还需要他丰富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人物传记不可缺少的素材。从这一点来说,江平老师也是一个幸运者。江平老师丰富的经历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不知打动了多少人,因此我想江平老师他此生注定是当代的伟人,而且我们也预计他也将成为历史的名人。接下来有请江平老师,本书主人公致辞!
江平:非常感谢法律出版社出的这本书,可以说这是我的自传《沉浮与枯荣》的姊妹篇,一个是我写我自己,一个是别人评论我自己。严格说来,前两天我就看到这本书评论了,就是现在《法制周末》的"别致的婚礼",我们出版之前已经有评论了。对于我的这本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说实在的,我也没有想到能够发行这么多册,据我所知大概是十万多册了,应该说十万多册在一个法学界里面应该是很大的光荣吧。
我想这本书应该首先感谢夏红,我觉得夏红有几个优点:第一,他一直对于法学人物感兴趣。据我所知他曾经对其他人材料都做了很多搜集,比如杨兆龙和钱端升。第二,他有一个韧性,这个韧性就是一个真正客观的去搜集资料。我想这本书里面他访问的可能也有70、80个人了,这个搜集资料对于写一个传记当然是很重要的,我想夏红有这么一个品质,应该说可以开启我们国家对于法学界的历史人物的研究重要开端。
我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因为前几年我担任了一件工作,这个工作当初是钱伟长教授向中央写的一封信,说20世纪已经过去了,20世纪的学术上的人物在历史上还是一个空白,所以他向中央建议,能够就20世纪在各个领域里面,中国的学术人物能够有一个记载。中央接纳了他的建议,所以就委托科学出版社来编一套20世纪中国的学术人的情况,包括他的学术观点和经历。
当时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多一点,因为我们华人的科学家应该说也有很多成就,也有一些人在世界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包括地质、天文等等,但是后来他们觉得光编自然科学有点不合理,所以就希望能够就人文科学也做一些,那么人文科学当然就有困难了,一个是面比较广,到底选哪些可能也有一些问题。最后他们觉得,在人文科学方面至少有经济卷可以肯定,法学卷可以肯定,教育卷可以肯定,历史卷可以肯定,所以在人文科学方面大概搞了六个部门。
后来他们就选择主编,几次找我来,希望我来担任主编。我开始想已经这么大岁数了,我来搞也不太合适,我也怕担任不起这个职务,后来在他们的坚持下,我也了解到经济学界,就是厉以宁和吴敬琏作为主编,而且他们也已经完成了人选的工作,所以我就答应了。答应了之后,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最难的是一个确定人选,谁能够作为20世纪中国法学界的学术人物,所以我就组成了一个编委会,这个编委会成员是我们国家现在法学学科各个主要部门的学科会长。最后我们几次筛选,经过各个分科的主编表决,推选出了150多位可以称之为20世纪的法学学术家,学术人物。其中从沈家本开始,作为民国时期的第一个,一直到现在在台湾的。我们包括了民国时期,包括了新中国时期,也包括了台湾的一些著名的学者。我想确定了这150多位,现在已经开始在写,因为按照我们的计划,在今年的夏天之前,每一个传主写的稿子要能够拿出来,希望明年能够出版。
我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因为这就是,至少这是我们现在比较公认的,在20世纪对于法学做出了贡献的杰出人物,而且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至少我们法学可以跟经济学一样,同样作为一个很著名的学科。过去相当长时间,我们法学的人物并没有被社会承认,或者被历史承认,或者没有被领导人所承认。现在应该说领导人越来越重视,我们的社会也越来越重视,法学在我们社会中管理,社会的秩序,社会的目标,它所起的重要作用。我想法学如果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能够和经济学一样,对社会的管理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那么应该说我们法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领导人的认可。
很多人很值得去挖掘,沈家本现在有人写了,杨兆龙呢?杨兆龙的经历是很坎坷的,他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中国20世纪的缩影,我们过去对于旧法人员都是批判的态度,一概否定,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这个过去也很少挖掘,我们过去一谈到了旧法,民国时期,似乎都是一个消极的作用,其实法律并不见得都是消极作用。把人类可以扮演的角色,他能够起的作用,积极作用一般比消极作用大得多,在任何一个时代,他们还是寻找这个法律在努力前进,过去我们批判旧法,似乎在旧社会里面,凡是搞法律的人都是灰蒙蒙的,都是灰溜溜的,这个不符合实际。
所以,我在这儿也是希望我们年轻的一代,包括从陈夏红你们这一代,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再去深入挖掘。像陈夏红这样,如果你能够真正把一个人,钱端升的材料搞全了,写出一本书,杨兆龙的资料找全了,写出一本书来,这都是对中国法学的贡献。对于中国法学不光向前看的问题,也有向后挖掘的问题。那里面有很多是过去没有挖掘的东西。如果能够把过去一些没有发掘出来的东西发掘出来,这就是对历史很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
在本次新书首发仪式上,应邀出席仪式的中国法律观察网赵国君先生、《民主与法制》计伟平先生对江先生的学问、为人以及江先生的风范、与江先生的师生之情也发表了精彩热情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