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坛”在探索与发展中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年会,现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性学术论坛之一。论坛邀请世界知名企业和机构领导人等精英人士担任国际顾问团成员,每年发布的“上海论坛共识”,其学术及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正在步入探讨亚洲发展与全球热点问题的国际精英论坛之列。每年年会,全球的学、政、商界精英、领袖将通过形式多样的分论坛研讨会、圆桌会议等发表见解,开展对话与交锋,就亚洲经济和国际局势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探求共识。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亚洲智慧:在多元中寻求和谐发展。下设十个分论坛,分别涉及经济、法政、社会、能源、环境等方面。其中法律分论坛由
在比较法上,“欧洲法律智慧”长期受到高度重视,但“亚洲法律智慧”鲜为提及。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法律传统最丰富、法系最多样化、法律“基因”最复杂的区域。在这里,有亚洲固有的中华法系传统和阿拉伯法系(伊斯兰法系),过去有研究者还认为亚洲存在着蒙古法系、印度法系、俄罗斯法系等等,还有英美法系(如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文莱、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大陆法系(如日本、中国台湾地区),还有许多国家是跨法系的,兼具不同法系的特点。由于亚洲法律的多样性,使得亚洲法律智慧具有更丰富、更多元的特点。法律的多样性决定了法律智慧的多元性,这对于国际法律生态是一个客观事实,对于国际间法律相互借鉴是一种积极因素,但对于国际间法律合作却是一个难题或障碍。值得欣慰的是,亚洲法律智慧在当代,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的普适价值,也为亚洲和谐和繁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风险时代的到来,亚洲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实现亚洲法律智慧融合与统一,则是摆在亚洲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亚洲的法律智慧,在解决国际纠纷与争端的过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律,已成为各国彼此沟通的桥梁、相互理解的枢纽、建立和谐关系的规则基础、解决纠纷的基本共识。而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与日益多元的利益诉求,加强不同法律制度间的合作与和谐共处,势在必行。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带来了新的风险抑或加重了风险的程度。因此,具有指引人们趋利避害的民商事法律的协调与统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亚洲学者对此于多年前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并于近年就民商事领域内最为基础的合同法与侵权责任法开始起草亚洲模范法。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就是邀请中、韩、日三国民法学家共聚上海,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议题。
法律分论坛作为上海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专家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的共同运作下,通过全球网络联系和汇聚法律界精英,为亚洲的法律发展建言献策。
拟出席本届法律分论坛的校外嘉宾有(排名不分先后):
德国汉堡法学院Rudiger Veil教授
德国慕尼黑大学Bernd Schuenemann教授
法国巴黎第二大学Marie GORé教授
韩国首尔大学
韩
韩国外国语大学Jung-Joon Ka教授
韩国首尔大学亚洲私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Tae Yong AHN
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院铃木贤
日本静岗大学朱晔
悉尼大学法学院
新加坡大学Alexander LOKE教授
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於兴中教授
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戴德曼法学院Gaba,jeffrey,m教授
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
美国斯坦福大学Mina Titi Liu主任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Jane Winn教授
台湾大学
台湾大学
台湾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叶青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华东政法大学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西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法学博士(刑法学)肖晚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