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首个以本科生为会议参与主体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首届大学生公益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昌平校区成功举行。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威廉和玛丽学院等国际著名大学法学院的国外学生,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和我校的法学本科生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校长黄进教授、副校长张桂林教授参加了开幕式和闭幕式。
会议全程由来自牛津大学的王赛同学和我校国际法学院的刘思竹同学主持,四个学术单元的主持人分别由来自哈佛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纽约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同学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由我校教务处负责人主持,我校杰出校友、在公益法律援助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佟丽华律师和他的“致诚公益”团队参加了国际学术研讨会,佟丽华在开幕式上作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共同主办单位代表致辞。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副校长张桂林教授代表学校致开幕辞。她向参加首届本科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大学生表示敬意,为他们在炎炎夏日牺牲小我,投身于集大善、大爱为一体的公益法律援助活动和公益法的研究以成就大我表示由衷的尊敬。她同时表示,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对于公益法的学习和研讨,期待他们未来能以公益事业为己任,并进而把公益法事业推向前进。
整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分为四个单元,主题分别为:《公益:律师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城市化时代中的劳动保护》、《残疾⼈与未成年⼈法律保障制度研究》和《比较视野下的环境与刑事问题》。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大学生用英文分别就各个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和激烈的交锋、讨论,我校比较法学院副院长谢立斌教授、国际法学院霍政欣教授、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徐光东教授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布莱恩教授分别对于四个单元的发言和讨论用英文进行了点评。在研讨中,中外学生加深了对于公益法的认识,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美国康奈尔大学布莱恩教授代表点评嘉宾在闭幕式上致辞。他首先向今天参与研讨会的学生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以亲身参与验证了在法学院中学到的知识,这对法科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布莱恩说,美中两国法学院的学生完全有必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他认为,自己来中国、来法大,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座理解之桥,今天的公益法国际学术研讨会非常有助于建立这座理解之桥。此外,参与学术研讨会的学生们带来了看待问题的新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激情。布莱恩说,最好的律师是解决问题的人。他向法科学生提出忠告:永不言弃,保持解决问题的热情。虽然在实践中,往往陷入两难境地——律师如何在赚钱和坚持一颗公益心之间保持平衡,但在生活中,金钱不是唯一的目的。法律职业伦理道德和法学院颁发的学位要求法学院的毕业生不光为自己更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黄进校长在闭幕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向参与首届本科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中外大学生们、参与点评的中外知名教授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于研讨会的无私奉献。黄进校长认为,本次研讨会的意义重大:此次研讨会是第一次以我校学生与外国学生为主体而举办,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有益探索;同时,此次研讨会把中外大学生的国际联合暑期公益法律援助实践活动与经验、感受交换和学术交流式的学术研讨会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应当长期坚持下去。黄进校长指出,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习的方式应由传统的以课堂、老师、教材为中心转向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为中心,由基于知识为中心转向基于问题为中心,由仅仅借助于课本、教材转向同时借助于媒体、网络进行全方位学习。要实现这三种转变需要3个“s”,即“Self Study , Seminar , Search”。参加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即是实现这种主动式、问题式、探究式学习的一次很好的方式。黄进校长强调,此次学校教务部门以“公益法”研究为起点和中心抓手,通过进行中外大学生的暑期国际公益法律援助联合实践和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力求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和良好心智发展做出努力,这在培养具有优秀职业伦理道德的法律人方面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回答“钱学森之问”和北大钱理群教授对国内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批评,通过类似于此的暑期国际联合实习和对于公益法的学习、研讨,将引导大学生尤其是法学专业学生将学习法律的目的定位于不光是为自身创造美好未来,更重要的是,应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公益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政法大学和致诚公益团队共同发起。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两个核心工作理念是:将会议办成是“大学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以“公益”为核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意在推动法科学生的国际联合公益法律援助实践,在国际化培养的氛围内,培养法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底层疾苦的关注。在成功举办2013年首届大学生公益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今后将实现这一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年度化和品牌化,面向全球征集研究论文,并将资助优秀的入选论文作者赴中国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