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16日上线:研究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免费下载
发布日期:2013-07-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佚名

  7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承建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下简称“期刊数据库”)将正式上线运行。期刊数据库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信息化改革有怎样的意义?其在功能上有什么特点?未来如何发展规划?围绕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和学者。

  打造国家级精品数据库

  2012年3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建设。在一年多时间里,期刊数据库建设成效显著,不仅邀请不同领域专家成立标准化研究课题组,建立了期刊数据库相关标准体系,还研发了更适用于学者研究的新技术。

  “期刊数据库不是一个泛泛的、大而全的资料库,而是只收录优秀学术期刊和特色学术期刊。对学术期刊而言,能被收录进期刊数据库是一种荣誉。”项目责任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主任何涛介绍说,期刊数据库依靠国家力量,除囊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200家核心期刊外,还与数百家因从事该研究的科研人员较少、未进入传统评价体系,但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特色期刊签订了作品使用协议,力图打造国家级精品数据库。目前,期刊数据库与425家学术期刊编辑部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完成32万余篇期刊论文、6600余位专家、近750个学术机构、16TB音视频、4万余张图片、140个学术会议信息的数据采集与加工,在以上数据信息陆续入库的同时,期刊数据库将加快回溯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的相关信息资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李金华说,期刊数据库在实现学术资源查询、浏览、下载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研发了包括学术期刊原貌展示、特色栏目推荐、个人书房等多种特色功能。

  《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主任朱犁告诉记者,在社会科学领域,一直没有独立的、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成果的数据库,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对数据库的依赖,急需更加专业化的数据库。期刊数据库建设目前刚刚起步,虽然只有一些基本功能,但相信会继续拓展延伸,并不断加深专业化程度。

  促进学术资源的开放性、公益性

  “研究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免费看精品。”朱犁如是总结期刊数据库,“用户只需简单的注册就可以阅读、下载论文,而且还可以在阅读页面上直接做笔记、添加标签,比传统方式简单、便捷。”

  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学研究室研究馆员蔡蓉华告诉记者,目前,期刊竞争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培育我国核心期刊竞争力是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期刊数据库作为国家级学术资源平台,有利于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学术期刊的个性化内容创新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整体品牌打造,探索学术期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蒋重跃说:“一些因经费不足无法购买商业数据库镜像的高校,特别是那些地处偏远地区的学校师生,将会大大受益于这个公益性数据库,这是推动国家社科人才培养最切实的好举措。”他认为,期刊数据库推动了学术资源开放共享,使学术成果能得到更充分、更广泛的传播,从而惠及公众。

  何涛详细阐述了期刊数据库上线后的展望。期刊数据库将不断创新,全方位汇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信息资源,通过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进行知识加工,为不同用户量身定制独有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构建全方位信息服务机制和功能,从信息门户到移动终端,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多用户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数据体系。通过积极参加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类学术活动,不断拓展用户资源,提升期刊数据库在期刊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最实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最具功能性的成果发布平台。

  据了解,期刊数据库计划自去年3月起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其全部建设任务,同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建设的其他项目也将随即启动,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末,初步建成一个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权威数据资源平台。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