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三:闭幕式暨坛标交接仪式
(17:20——17:40)
主持人:沈建光(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受中国法学会委托,由我担任闭幕式的主持人。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经过一整天紧凑而丰富的议程,现在进入尾声。在过去的8个小时里,12位发言人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12位评论人作了非常精确的点评,还有3位主持人也发表了真知灼见。内容既有理论前沿的探索,也有实务经验的交流,成果非常丰硕,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与会听众向诸位报告人、点评人和组织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下面举行闭幕式以及坛标交接仪式。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他们是: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组委会副主任李仕春同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新清同志;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邵景腾同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林维教授;
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副主任、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秘书长吕兴焕同志;
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副主任王伟国同志。
首先有请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组委会副主任李仕春同志作论坛总结,大家欢迎!
1.论坛总结
总结人:李仕春(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组委会副主任)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这个时候,往往是轻松的时候。因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即将胜利闭幕。这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法学法律学人盛会将要载入历史,意味着经过长达1年时间的筹备工作也将暂时划上句号。或许我们才刚刚认识,相见恨晚;或许我们才刚刚发表或聆听演讲,意犹未尽,但很快,我们就要挥手告别,告别论坛,彼此告别。美好或者遗憾,皆成回忆。
回顾来路,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从2009年12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启动,走过上海、青岛、武汉、北京、重庆、珠海、杭州,在5年内成功举办了9届,主题征文从首届的34篇到近几届的数千篇,论坛名家如云,在法学法律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说明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已经基本定型。我个人认为,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至少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关注现实,国家立场。这是孙笑侠教授上午的总结。我觉得很到位,也完全同意。第一届到第八届的主题:第一届是“法治视野下的城乡二元结构”,第二届是“法律传统、法律移植与法律输出——全球化浪潮下的法治之路”,第三届是“社会风险与法制发展”,第四届是“三项重点工作”,第五届是“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化解”,第六届是“社会管理创新与中国法治发展”,第七届是“中国调解:理论与实践”,第八届是“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这一届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诉讼”。
二是,公平公正。大家肯定能够注意到,组委会给广大法学法律青年提供了完全公平的获奖机会和登台演讲的机会。获奖者或演讲者中多数都是普通的法官、检察官、副教授、讲师,甚至书记员、在读博士生。这也许是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越来越受法学法律界青年朋友欢迎的原因,有不少人称之为青年法学法律界的诺贝尔奖、奥斯卡奖。
三是,老中青三代法学家薪火相传、同台切磋。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的主角毫无疑问是青年。今天,12位青年才俊都以崭新的视角、崭新的材料、崭新的观点,从容不迫,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可圈可点,令人赞叹不已,可谓后生可畏。但是,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不是青年才俊的独角戏,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的舞台。共有18位知名法学大家如约而至,或主持大局,或发表主旨演讲,或进行一对一评议。法学大家对法治问题理性的思考、精辟的论断、敏锐的眼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真诚平等地与青年才俊进行了语重深长的交流,为青年才俊更好更快地成长无私奉献。
四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同场竞技。大家可以发现,将近3000篇论文中,其中超过2/3来自法院、检察院,不足总数10%的获奖者中,实务部门的作者高达60%,12位青年报告人有7位属于法官、检察官。在法学大家中,也有多位来自法院、检察院系统。可以说,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较好地避免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相脱节的弊病。与会代表都能发现,实务界、理论界受职业、身份影响,关注的问题、习惯的思维、采用的方法、掌握的信息和材料、所持的立场都有所差异。只有实务界、理论界的深度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法学事业的繁荣。
在本届论坛胜利闭幕之际,我还想用荣耀、欢喜、感恩、祝愿来表达我们工作团队的心情。
荣耀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初步实现了江必新大法官在首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上对论坛的亲切期望,那就是:希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能够成为催生中国著名法学家的孵化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智囊团,成为中国法学薪火相传的加油站,成为培养中国法治建设生力军的加油站。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我们得到了更多!
欢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法学法律青年在繁忙工作之余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据专家一致反映,论坛征文的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崭露头角,从此走向学术舞台。我个人的欢喜还有特殊的意义。今年6月,我不再担任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主任,同时告别了第一届到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秘书长的岗位。我看到接受秘书长这份重任的吕兴焕副主任和法律信息部王伟国副主任非常好地实现了接力,他们所领导的工作团队不负众望地完成了接二连三的高难度活动。我由此感到开心和放心。
感恩的是,我们所有的荣耀和欢喜,来自于领导机关和各个方面的指导和支持。首届以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都安排部级领导出席论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首席大检察官曾经批示:“全力支持中国法学会办好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大法官曾经三次出席论坛。今天,我们深受感动地看到我们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如林大检察官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提议我们用掌声来表达我们对李如林副检察长和其他中央部门领导强烈、诚挚的感谢!
我们所有的荣耀和欢喜来自于法学大家的无私奉献。他们在百忙之中,不远千里,最多也只有15分钟的发言时间,但他们都有求必应,不知疲倦。沈国明教授尽管上午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任务,但也坚持留在会场。没有了法学大家的法学论坛,它的学术影响力将大打折扣,青年才俊也会失去了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们所有的荣耀和欢喜,还特别来自于承办单位的倾力支持。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自启动以来,采取双承办单位合作模式,即一家法学院、法院或检察院与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目前,承办单位已初步形成了法学院、法院、检察院轮流承办的机制。每一届论坛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议程之丰富,往往是承办法院、检察院历史之最。本届论坛十月金秋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我们每一个与会者都深刻地感受到了浙江省委、省委政法委、杭州市委的高度重视;尤其感受到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主要承办单位全员出动、竭诚服务的态度、力度和温度。我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副主任蒋惠岭法官上午对我说的话:“本届论坛的会务安排包括接待、会议材料制作,都达到了国家水平”。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法学会工作人员和全体与会代表,对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和全国法学法律界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还要感谢人民日报、新华社、法制日报等媒体单位的支持,感谢法律出版社以及《中国法律评论》编辑部的支持!感谢地方法院、检察院,特别是地方法学会的支持。尽管一家人不说两家人的话,但该说的还要说,该表达的感谢还得感谢,感谢你们对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以及其他主题征文活动的大力支持!
本届论坛是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九”是长久的意思。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移师北京,意味着终点回到了新的起点,将要迈上新的台阶。我们衷心祝愿,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越办越好,健康长寿!
2.宣布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承办单位并举行坛标交接仪式
(1)宣读《关于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承办单位的决定》
宣读人:王伟国(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副主任)
关于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承办单位的决定
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将于2015年举办。鉴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方面的良好基础和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及与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名称的高度契合,特别是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对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经研究决定,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承办。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组委会
2014年10月10日
(2)坛标交接仪式
交接人:邵景腾(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林 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3.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承办单位代表致辞
致辞人:林 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法学同仁:
感谢中国法学会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高度信任,让我们来承办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我们十分荣幸,格外珍惜。杭州也是我的家乡,本次论坛承办单位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精心的会务工作让我们倍感压力,但是我们有信心以诚恳负责的态度,努力办好这样一次青年法学家的盛会。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这两种名称中,“中国”、“青年”是两个共有的词汇,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一起,“中国”、“青年”、“法学”又是两者共同的特性,以青年的朝气、锐气和负责任的思考,为中国法治进步贡献绵薄的精神追求,让两个单位走在了一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长期以来关注中国问题的解决,关怀现实,重视学术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也一直追求致力于青年法学卓越人才的培养。我相信,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牵手将会产生出富有激情的火花。
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将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我们有理由期待,明年的论坛将有更多优秀的成果和更精彩的观点碰撞。在此,我真诚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媒体朋友和所有致力于中国法学事业的青年学者,继续关注、支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明年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参加下届论坛,共同为中国法治建设事业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沈建光(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圆满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