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新法学·青年论坛”英雄帖
(2015·北京师范大学)
“新法学·青年论坛”是一个开放且自治的学术工作机制,推动青年法律学人共同成长,回应复杂历史处境提出的新问题。“新法学·青年论坛”本着“以文会友”的原则,为青年法律学人搭建一个思想交流、学术批判的平台,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体青年法律学人开放。在来自全国各地广大学友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下,第一至四届论坛分别于2011-201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成功举行。
第五届“新法学·青年论坛”拟定于2015年11月28日(周六)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召开。本届论坛接续往届之传统,聚焦我们所关切的主题,进一步探索“新法学”内涵。因此,我们诚邀诸位青年学友就“当代中国的法治话语与社会实践”这一主题进行坦诚、平等和有想象力的讨论与交锋,本届论坛欢迎所有有关法律思想、理论、制度、历史、实践与方法的分析研究文章,尤其是:
1.考察观念和制度变迁之作;
2.针对长久以来认知误解的澄清之作;
3.思考公法与私法秩序相互交融、观照之作;
4.探究秩序生成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之作。
“过去的思考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诚挚地向全国青年法学研究者发出邀约,请您提交大作,共同研讨。
论坛召开时,将根据提交论文情况,设置具体论题,以便讨论。会议论文提交的基本要求如下:
(1)必须是近期完成的原创性作品(包括发表时间较近的,是否发表均可);
(2)所提交论文应是专题论文,原则上不接受各类综述、时评、书评作品;
(3)鼓励原创性、跨学科的思想类论文;
(4)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5年10月15日;
(5)论文电子版请同时发送至本届论坛筹委会联系人:
马剑银(easilife@126.com);袁治杰(skysmile@163.com)
所有参会者的论文都将编入会议论文集,供与会者交流。由于论坛时间有限,筹委会将从论文中选出八篇左右进行正式讨论,其他论文提交者将作为评议人参会。
会议期间,论坛将为与会者提供会议材料、午餐及晚餐。
第五届“新法学·青年论坛”筹备委员会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2015年6月20日
附录一:第五届论坛筹备委员会名单 (以姓氏拼音为序)
白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白龙(《人民日报》评论部)
车浩(北京大学法学院)
陈杭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高杨(西北大学法学院)
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李忠夏(山东大学法学院)
马剑银(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泮伟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田雷(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田夫(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
屠凯(清华大学法学院)
王凌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王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王勇(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汪洋(清华大学法学院)
袁治杰(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翟志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张国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张力(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清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周林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朱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附录二:论文注释体例(供参考)
为便于文集编排,提交本论坛的论文应当符合注释体例的基本要求:
1. 论文一律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
2. 脚注每页重新编码;
3. 脚注以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识;
4. 文献信息顺序如下:
(1)著作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及版本,页码。例如: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0页。
第二次出现同一著作信息时,可省略版本信息,例如: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第90页。
(2)译著
[国籍]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及版本,页码。例如: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启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00页。
第二次出现同一译著信息时,可省略译者、版本信息,例如: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56页。
(3)论文
作者:《论文名称》,载《刊名》,年份(期次),页码,例如:
尹虹:《论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政府的济贫问题》,载《历史研究》,2003(2),第30页。
第二次出现同一论文信息,可省略期刊信息,例如:
尹虹:《论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政府的济贫问题》,第34页。
(4)译文
译文在上述(3)的基础上补充作者国籍、译者:
[国籍]作者:《论文名称》,译者,载《刊名》,年份(期次),页码。
(5)外文著作
作者,著作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年份,页码。例如:
R. Dworkin, Justice For Hedgehogs, Londo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65-66.
再次出现同一著作信息时,可省略版本信息,例如:
R. Dworkin, Justice For Hedgehogs, p. 400.
(6)外文译文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 卷次(年份): 页码。例如
J. Dancy, “Ethical Particularism and Morally Relevant Properties,” Mind 92 (1983): 481-517.
再次出现同一著作信息时,可省略期刊信息,例如:
J. Dancy, “Ethical Particularism and Morally Relevant Properties,” 490.
附录三:论文评审规则
一、论文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给本届论坛联系人后,由联系人进行隐名处理,并发给筹委会各成员进行评审。
二、论文提交截止日期届满后,筹委会成员各自从所有论文中选取论文若干,所选论文数量可以少于、但不超过论坛拟讨论的篇数。
三、联系人汇总筹委会各成员论文选取情况后,统计各论文所得票数,根据得票多少确定拟讨论的篇目。
四、在第一轮投票后,选出的论文篇数未达到拟讨论的篇数的,筹委会将在剩余的论文中继续进行投票,方法同上,直至选出拟讨论的篇数为止。
五、论坛具体议题根据最终选出的论文主题设定,并在论坛召开前恰当的时间公布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