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上午,“宪法精神:从文本走向生活”——世界各国宪法文本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二楼大厅成功举行。 201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为弘扬宪法价值、普及宪法知识,鼓励同学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立场来认识世界各国宪法,在生活中感悟宪法精神,中国人民法学院举办以“宪法精神:从文本走向生活”为主题的世界各国宪法文本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120个宪法文本,以展现各国家、各民族和各地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富多样的宪法文化。 展览开幕式于上午9点开始。北京市法学会党组书记苗林、专职副会长杜石平以及北京市法学会全体人员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院党委副书记阎芳老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翔教授主持。苗林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设立国家宪法日,阅读宪法文本,有助于同学们感悟宪法精神。他对人大法学院开展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是本次展出文本的收集人。韩大元教授在讲话中指出,宪法是人类文明智慧的凝结,承载着一个国家历史、现实与未来生活。宪法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也是一部法治教科书,还是一部人权教科书和生活的教科书。阅读宪法,感受宪法文本是每个公民基本的法治教育。当看到宪法文本背后价值时,我们会从内心感受到共和国的历史和价值观,也能感受到作为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人大法学院举办各国宪法文本展览,是为了让各位同学学习宪法、接触宪法、感悟宪法,让宪法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次展览将中国的宪法文本放在世界宪法文本中,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国法治文化和传统,同时也能体现中国宪法特色,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知道通过法治来治理国家、通过法治来解决人类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时,更应感到我们是人类共同体的一员,我们不仅有责任捍卫自己宪法的尊严,也有责任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幸福。韩大元教授最后说:“通过宪法你能感受到历史;通过宪法你能感受到法治的原则与价值,法律的体系;通过宪法你能懂得人为何有尊严,有自由;通过宪法你生活中一切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人大法学院宪法专业法学硕士研究生王建睿作为硕士生代表发言。她说,本次展览汇集的120部宪法文本,是对各个时期各自法域下的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宪法内涵和宪法使命最高度而凝练的概括。宪法所具有的价值包容性,也要求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立场来认识世界各国宪法,在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宪法及宪法精神的同时重视自己国家的宪法文本,让我国的宪法得到真正尊崇。
人大法学院本科生周雷在发言中说,在一般人看来,宪法可能是严肃的政治宣示,是枯燥的逻辑论证,甚至是冗长的条文。但事实上,宪法文本的背后却是一个国家大厦的治理根基,是公平与爱的社会良知,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艰难博弈。2012年,也就是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以来,人大法学院坚持每年向入学新生赠送中国宪法文本。周雷同学手中就拿着2012年自己刚入学时拿到的中国宪法文本。三年过去了,即将毕业,可这本宪法依旧鲜红发亮,他会把它作为母校馈赠的厚重礼物,永远珍藏。
开幕式结束后,参加人员参观了展览现场陈列的120个宪法文本,了解各国宪法的制定历史、相关的宪法文化,以及多部文本设计制作的独特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