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创制的“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度报告发布
发布日期:2015-12-10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佚名

由我校政治学研究院编制的《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度报告》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日前举行。本次发布会由我校和上海市政治学会主办,我校政治学研究院和上海东方青年学社承办。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刘世军,上海政治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桑玉成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并讲话,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部等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讨论。校党委书记曹文泽出席并讲话,党委宣传部部长欧亚主持了国家治理指数情况介绍会。


华政创制的“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度报告发布

曹文泽指出,构建“国家治理指数”是回应“三个自信”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丰富伟大的理论”,政治学研究院依托自身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依靠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政治学会和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等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不懈探求,积极探索构建“国家治理指数”,尝试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投身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实践。

他强调,构建“国家治理指数”是突破西方标准垄断的有益尝试。政治学研究院提出的“国家治理指数”包括“基础”、“价值”、“持续”三项“一级指标”和“设施”、“秩序”、“服务”、“公开”、“公正”、“公平”、“效率”、“环保”、“创新”九项“二级指标”。这些指标构成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这一指数的提出,既参考西方有益的学术成果,又跳出了西方国家治理的窠臼,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西方的政治指数霸权。

他表示,构建“国家治理指数”是加强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举措。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既包括资源、领土、人口、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软实力在竞争中还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国家治理指数”的构建以及进一步完善,将有助于国内学者在政治发展理论的最新阶段中占据学术制高点,它不仅能够进一步厘清国家治理的概念,而且能够通过该指数的描述,相对准确地揭示我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及在世界各国国家治理水平排行中的地位,为不断完善国家制度构建提出对策和建议,提高中国对于促进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的贡献力。

在发布会上,我校政治学研究院对《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度报告》进行了介绍,该报告的研究对象基本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具有世界或地区影响力的国家,其中纳入评估对象的有111个国家,而中国排名第19位。新加坡、德国、荷兰位列前三,美国排名第五。该指数的评估对象,一改之前西方指数中主要聚焦欧美国家或发达国家的局限。国家治理指数报告属于开创性研究,是国内第一个用客观数据测量国家治理能力的报告。


华政创制的“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度报告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汇报》、《解放日报》、《联合早报》、新华网、东方网、网易新闻网、中国社科网、观察者网、澎湃新闻网等媒体对发布会进行了报道。(政治学研究院)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