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设立“法学+俄语”实验班,采取单独规划、独立授课等方式,将法学与俄语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专门培养既具备俄语沟通能力又掌握法律专业知识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人物名片:哈书菊,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
1990年考入黑龙江大学法律系,1994年毕业留校任教,作为“土生土长”的学者,哈书菊见证了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简称黑大法学院)从法律系到法学院的整个发展过程。2019年8月,哈书菊担任黑大法学院院长。哈书菊说,这是她应该担当的责任。近日,哈书菊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畅谈了黑大法学院的发展理念、学科特色等。
强化俄罗斯法科研工作
哈书菊介绍说,黑大法学院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法律系,1996年成立法学院。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该院法学专业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黑龙江大学法学学科被评为B级,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黑大法学院现设有黑龙江省地方立法、黑龙江大学党内法规、民商法学、法学理论与法治发展、俄罗斯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研究中心。
“俄罗斯法学教学研究,是我院的一大特色。”哈书菊说,黑龙江省地处中俄边境,加之学校具备俄语语言学科优势,因此该院很早就开始研究俄罗斯法。2001年,该学院与《法学研究》编辑部在牡丹江市联合举办“苏联俄罗斯法学对中国法学的影响”学术研讨会;2002年7月,又联合主办第一届“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研讨会。此后,该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已举办八届。会议邀请多名国内外中俄法学学者进行交流,成为国内俄罗斯法研讨的盛会。
黑大法学院设有俄罗斯法研究中心,其俄罗斯法研究团队,包括哈书菊在内超过10名学者,团队规模在国内位列前茅。其中,4名学者可以实现用俄语无障碍交流,其余学者均可以实现俄文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该院副教授王佳慧还担任了黑龙江省法学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研究会会长。
开展“俄语+法学”本科教学
“我院的俄罗斯法教学工作,从本科阶段教育开始,培养模式是多元化的。”哈书菊说,除科研外,黑大法学院很重视俄罗斯法的教学工作。2017年9月,该院从“一带一路”倡议及我国对俄合作实际需求出发,设立了“法学+俄语”实验班,将法学与俄语本科教学任务相结合,采取单独规划、独立授课等方式,将法学与俄语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专门培养既具备俄语沟通能力又掌握法律专业知识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经过近3年的探索,黑大法学院目前实验班招收了三届共计60多名学生,已形成了一整套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黑大法学院还通过多学院合作方式,探索“中国-海外联合培养”机制,深度培养服务国家对俄合作的国际化法律人才。除“法学+俄语”实验班,黑龙江大学还创建中俄学院法学专业对俄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法学专业中外联合办学实验班等。
哈书菊说,依托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和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合作办学模式,黑大法学院加强了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学法学院、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法学院、英国斯旺西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法学院、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律师协会的合作,并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学法学院、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国立大学法学院、台湾地区东吴大学法学院等签订了合作战略框架协议。
此外,作为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黑大法学院积极鼓励“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生申请海外留学深造。近5年来,已派出104名学生到海外留学。
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除俄罗斯法教学研究外,黑大法学院十分重视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实践平台。哈书菊说,2012年,黑大法学院成为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应用型、复合型)教育培养基地。基地建设过程中,该学院明确将实践教学课程作为重要和首要的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课程分为实训、实验、实习三种类型,并据此构建了案例教学、法律诊所、模拟法庭、审判观摩、法律援助、实务讲座、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八位一体”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黑大法学院现有校外实习基地31个,涵盖法院、检察院、公证处、仲裁委员会、律师事务所等多个法律实务部门,并与之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2017年12月,该院与陕西省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近5年来,该院已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共2390人次到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且每年有硕士研究生被选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实习法官助理。
此外,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14年9月,黑大法学院成立了普法宣传队,建立了辐射城市区域乃至省域的普法宣传平台,创建“法律援助中心”,为民众提供“点对点”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它以“法律直通车”形式宣传普法,在哈尔滨市哈西街道机联社区等11个社区建立党员普法宣传站,在大庆市龙凤镇等8个乡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在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等7个广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其普法队员累计现场接待咨询6000余次,累计发动志愿者3000人次,普法服务时长过万小时,受益群众达3万人次以上。
突破瓶颈“引进人、留住人”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黑大法学院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该院法学专业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教师中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万人计划”国家级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但由于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之受待遇、气候等因素影响,师资引进仍是短板。
哈书菊说,黑大法学院虽在黑龙江省内师资力量较强大,但和国内其他一流学科和同类博士点单位相比,专任教师总人数较低,且年龄偏大。同时,近年来该院还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其中,俄罗斯法研究方向,先后流失3名骨干学者。
哈书菊表示,基于现状,该院已采取两方面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人”,即重点培育和引进青年博士人才及高端人才,提高中青年教师比例。为此,该院每年都会与有博士点的兄弟院校联系,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到黑大法学院工作。另一方面,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制定“制度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秉承“学术求高、教学从严、管理规范”的治院理念,民主管理,让学院管理公开、透明,以制度吸引人才。
此外,黑龙江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与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署《“双向交流”合作协议书》《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协议书》《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协议书》,互派人员到对方单位任课或挂职锻炼。
同时,黑大法学院还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培训学习、访学交流机会。近5年,该院共选送8名教师赴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访学,每年为每位青年教师至少提供1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专题调研、交流访问及其他与教学科研相关活动的资助;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语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校外短期培训,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月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
哈书菊表示,黑大法学院目前正在研究部署研究生线上复试工作,今年该院研究生招生预期超过往年,考研初试上线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近200人,其也在积极争取尽量扩大招生名额,留住优质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