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茜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内容简介:本书从法学视角探讨生态福利及其制度设计,全书划分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概说、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考察与启示、我国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我国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完善5个部分,完整揭示了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内容,填补了生态福利法制研究的空白,强化了对生态福利的法律规制,拓展了生态福利的研究范围。
构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体系
作者|□黄锡生
既往的环境保护制度大多是迫于生态恶化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而设,并非人类自觉、自发建立。生态福利法律制度一改旧有消极、被动的环境保护模式,在敬仰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的支配下,从正面角度积极、主动推进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福利平等、公平分享,着力建构人类生活新的文明秩序。它的产生源于生态福利供给不足的问题,其价值在于借助法律的约束和强制功能规范生态福利的供给、分配和救济,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态福利权。这是当前生态环境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
河北大学法学院刘茜副教授对这一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形成了《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研究》这一佳作。
综观本书,我认为作者的主要建树如下:首先,作者原创性地提出了生态福利权的概念以及生态福利权是环境权的高级样态和具体化的观点,抓住了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核心。生态福利并非专门的法学术语,作者提出并阐释了它在法律上的定位,反映出她将生态学概念大胆引入规范法学研究范畴的可贵学术能动性。其次,作者分析、述评了我国崭新的生态福利法律制度体系(包括生态福利供给制度、生态福利分配制度和生态福利救济制度),在内容上丰富和延展了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制度领域。最后,值得一提并称许的是,作者立足切实贯彻落实宪法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规定,提升民生福祉的高度,打通学科间的对话渠道,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和分析,首次尝试对“生态福利法律制度”这一命题进行跨学科、融合式研究,引领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注重研究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才使得本书视野开阔、深刻生动。当然,囿于一手资料不足、既有研究成果不多的限制,本书还存在个别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比如,对生态福利分配制度在实证分析之外还可以做理论上的提升。
(作者为中国自然科学学会资源法学专委会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会长,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保障公众生态福利权
作者|□王树义
在当代环境价值观牢固树立,环境保护制度日趋健全的背景下,完善生态福利法律制度体系应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推进。
河北大学法学院青年环境法学者刘茜的新作《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研究》,是一部以法学视角探讨生态福利及其制度设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在体例上,全书划分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概说、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考察与启示、我国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我国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完善五个部分。
通阅全文,我认为,本书有以下创新之处:第一,拓展了生态福利的研究范围。当前,生态福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从法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专门性、系统性研究基本没有,本书强化了对生态福利的法律规制,拓展了生态福利的研究范围。第二,明确界定了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概念。本书首先界定了“生态福利”的概念,明确了其在法律上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界定“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概念。“生态福利法律制度”概念的明确,既弥补了学界从法律制度角度界定生态福利的空缺,又走出了“生态福利”与“生态福利法律制度”两个概念混淆使用的误区,为进一步论证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内容夯实了基础。第三,完整揭示了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内容,填补了生态福利法制研究的空白。作者认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生态福利供给制度、生态福利分配制度和生态福利救济制度三部分内容。目前没有专门著述探讨生态福利法律制度体系,更没有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本书填补了相关理论研究的空白。当然,由于既有研究成果较少,一手资料不足,导致对个别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也尚有不足。这些都是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总体而言,本书不失为一部具有创新性的力作。
(作者为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