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汪明亮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污染环境犯罪多元治理机制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法学院举行,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及文科科研处左昌柱老师出席开题仪式。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卢建平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单勇教授、上海政法学院赵运锋教授、上海社科院法学所涂龙科教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潘庸鲁法官等组成的专家组,以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出席开题论证会。
法学院院长王志强代表法学院在开题仪式上致辞。他对莅临论证会的各位校内外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也对课题组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祝贺。他指出,“污染环境犯罪多元治理机制研究”项目契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符合法学院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校文科科研处左昌柱老师代表文科科研处在开题仪式上致辞。他希望课题组能够及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预期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
课题组首席专家汪明亮教授在开题论证会上向专家组简要报告了项目的选题背景及其重要意义,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总体框架及其重难点,以及子课题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等,并就课题的进度安排、成果的形式和发布、经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各子课题的研究框架设计及推进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课题论证会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卢建平教授主持开题报告环节。
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预期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专家组认为本课题切中了社会热点和需求、适应了当下国家和人民的关切,赞同要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协同、技术支持、法治保障”的污染环境犯罪治理框架。专家组同时结合课题的研究内容,针对课题的研究对象、课题布局、研究方法等提出不少宝贵意见。专家组建议,在今后的推进工作中,应进一步强调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揭示课题的价值和战略意义;总结污染环境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凸显污染环境犯罪治理与其他犯罪治理的不同之处;评估现有的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政策,揭示目前主要依靠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治理污染环境犯罪的弊端;在污染环境犯罪国际化趋势明显、国际公约要求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应考虑多元治理的国际因素;补充污染环境的被害人调查,研究污染环境犯罪受害群体的利益保护;研究如何将公众被动参与、局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整体参与。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充满期待,希望课题组通力协作,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最后,项目首席专家汪明亮教授代表课题组衷心感谢与会专家的点评以及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将结合各位专家的意见,重新梳理研究的思路和内容,力争在规定时间内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