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法学教育年度新闻正式揭晓。本次年度新闻评选面向全国法学院校和相关媒体征集出24条候选新闻,由法学教育领域专家、相关媒体代表作为评委,经专家评审、媒体投票等流程最终选出。
据了解,中国政法大学自2005年携手全国主要法学院校首次举办全国法学教育年度新闻评选活动,多年来在中国法学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评选展现各法学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服务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取得的成就。2017年开始,该评选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立格联盟”共同主办。
法学院校积极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机构研究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0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该中心是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成立的第一家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是国内经党中央批准首批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中第一个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的单位。
2020年12月20日,华东政法大学举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理论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推进和提升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政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研究。
2020年12月31日,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会审议批准了《关于成立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的请示》。
此外,2020年11月18日,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西北政法大学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
中国政法大学承担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重大课题结项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委托交办“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重大课题。中国政法大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学术担当意识,集全校之力、汇学界之智,高质量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交出一份“中央满意,学界认可”的合格答卷。
课题报告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思想来源、实践基础和逻辑体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着力创新发展党的法治理论。课题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系统提炼法治建设的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2020年4月30日,在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政法大学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母机”,高度重视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广大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引导广大青年人才参与实践,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不断拓展青年人才的发展平台和路径,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等法学院校全面深入参与民法典编纂等立法及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时刻。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以王利明教授为代表的人大法学院专家学者全面深入参与民法典编纂等重要立法工作,为民法典体系重大变革及民法典各编具体制度和规则的完善提供了大量立法建议、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
由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出品的民法典公益系列讲座——“民法典开讲”,从2020年5月28日至6月3日,连播12场,观看人次突破了1000万。
《民法典开讲》一书即在此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旨在面向党政干部、社会大众,全面解读民法典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影响,共十二讲。
中国政法大学、“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制网、央视频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自2020年6月9日开始联合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
清华大学法学院自2020年6月16日起隆重推出民法典系列公益直播活动,多角度全方位阐释民法典内涵,为推动中国民法典的国民教育贡献清华力量。
王晨在北京部分高等院校调研时强调“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2020年11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部分高等院校就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深刻、论述精辟、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研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用以指导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以更大力度扎实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调研期间,王晨先后来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观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成果展,与师生代表座谈。
同心战“疫”三校说“法”“五校连枝”六校法学名家首推在线公益讲座,法学院校积极行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2月,中国政法大学联合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携手战“疫”说“法”,为疫情防控贡献“法治智慧”。
中国政法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期,法治是增强“社会免疫力”、提高“整体战斗力”的良方,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三校共同推出《同心战“疫”三校说“法”》专题,旨在集合3所学校的法学人才优势,对战“疫”期间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法理分析,普及法律知识,营造清新、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履行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2020年2月16日21时许,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几乎同时发出了“五校连枝!今天,我们一起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加油!”的文章,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也以“五校连枝!我在武汉接收来自‘政法高校’的祝福”文章予以热切回应。
在这场波及全社会的战“疫”中,全国五大政法院校以多种举措、各种途径,展现出了属于自己的“英雄本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为了满足疫情防控期间法科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强烈需求,帮助各市场主体正确应对疫情带来的法律风险、疫情下的突发法律问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13位法学名家于2020年3月5日携手推出“法学大家公益系列讲座”,通过教授加平台面向全国免费直播。据悉,这是六校法学名家首次联合推出在线法学公益讲座。
服务全面依法治国《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0》《全球治理指数2020报告》《国家治理指数2020报告》陆续发布
2020年10月18日上午,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新闻发布会。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ChinaJusticeIndex)是国家“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开发的一种法治量化评估工具,为全国各地加强司法文明建设提供一面可供自我对照的“镜子”。
2020年12月13日,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在上海发布《全球治理指数2020报告》。报告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完成。全球治理指数由“机制”“绩效”“决策”“责任”四个部分和各项具体指标构成,旨在通过对全球数据的采集与测评,客观衡量和反映世界189个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和贡献度。同月,研究院在上海发布《国家治理指数2020报告》。该指数旨在通过对世界各国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客观评价全球192个国家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020年12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在京发布《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0》。报告指出,6年来被评估城市的平均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些核心环节和关键要素层面进步明显,彰显出地方政府依法治理意识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但同时在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法治政府建设进入深水区。
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在天津成立
2020年6月17日,天津大学举行首届中国高校法学教育创新研讨会暨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五周年座谈会,发布《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成立倡议书》,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全国若干知名法学院校发起,面向所有有志推动中国法学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高校开放,旨在建设成为全国高校探讨法学教育机遇挑战、共享法学教育改革创新经验的平台。
未来,联盟高校将探索交叉融合的法学教育新模式,在法学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设置上根据时代要求研究新内容,让高校法学教育和前沿科学技术接轨,培养复合型人才;将依托现有平台,强化实践教学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探索主题式实习,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0名法学“生力军”获评“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座谈会于2020年12月9日上午在京召开,10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和20名提名奖获得者受到表彰。
这10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均是近年来活跃在我国法学界的“生力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华东政法大学王迁、北京大学车浩、中国人民大学杜焕芳、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洪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柏峰、浙江大学胡铭、武汉大学秦天宝、清华大学聂鑫、中国政法大学栗峥、最高人民法院梁凤云。
“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是我国法学领域的重要奖励项目,由中国法学会组织举办。该活动旨在发挥导向激励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推动优秀法学人才脱颖而出,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队伍。
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中国政法大学
2020年12月下旬,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签发《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建中国政法大学的意见》(教高函〔2020〕9号),决定共建中国政法大学。根据意见内容,部市双方通过建立共建协商机制,定期组织工作互访交流,研究提出共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对中国政法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领导与支持。
第三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第三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2020年10月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论坛上发表视频致辞。
“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于2000年首次举办。本届论坛上,来自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大学法学院和国内法学院校的院(校)长与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围绕文明转型时期的法学教育等进行交流。
浙江大学:“机器人律师”展现人工智能魅力
2020年12月4日晚,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阿里巴巴达摩院语言技术实验室、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举办的“法‘智’未来:法律人工智能挑战赛”在浙江大学举行,该比赛是我国首个法律合同审查人机挑战赛。
从比赛结果来看,值得关注的是,人机组整体高于机器组,机器组整体高于人类组。
D组带队律师、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汪凌萍说:“比赛中,在AI审查后的基础上,我们再作疑难问题的处理,两者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合同审核等法务工作效率。”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表示,面对以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机器革命的叠加融合进程,法学将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颠覆性科技的加持下,加快创新范式的转型,在主动应变中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浙大联合达摩院在国内率先举办法律人工智能人机挑战赛,不仅将为人机协同开展合同审查等法律实务处理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也必将以人工智能赋能法学发展的一小步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步。
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2020年11月22日至24日,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终评举行,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的“众里‘询’他千百度——北京大学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荣膺金奖。
据了解,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采取“线上与线下联动、定点与流动结合”的模式,致力于为普通民众提供免费而高质量的法律咨询服务,针对常见民事法律纠纷提供法律建议、普及法律知识、增进法治认同。“七五普法”以来,协会共开展校内定点咨询逾600次,在北大周边7个社区设立“流动普法咨询站”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咨询服务逾150次,累计接待案件咨询1400余例。多种线上渠道全年有志愿者提供法律援助,当事人在受案48小时内可得到完整答复。
首届“未来精英杯”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2020年12月20日,第一届“未来精英杯”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颁奖仪式暨第二届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大赛于2019年8月举行启动仪式,初审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的论文1875篇,超过2000名青年学子参赛,最终确定特等奖1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24名、优秀指导奖3名和优秀组织奖5名、优秀奖30名。
会上,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屈茂辉发布《法科学生写作能力分析报告——基于第一届“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的分析》。报告显示,从获奖作品来看,法律本科学生表现出较好的写作能力,思想敏锐。研究议题相当多元,涵盖面广,紧跟时事。
报告同时指出,许多学生在学科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解决实践问题能力不足;阅读视野有限、同质性严重,不同院校学生在读大致相同的文献,学术视野不开阔;写作技巧粗疏,对于写作规范较为陌生;问题意识不强,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能力都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