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1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曹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提高一体化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研究”开题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东大学(威海)、湘潭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法治日报等媒体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开题会。本次会议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与反腐败研究中心主办的监察法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时建中教授主持,他对课题的申报成功表示祝贺,希望课题研究不仅要圆满、高质量完成,也要强化过程管理,持续推出高质量成果。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教授在开幕式中指出,今年是《监察法》颁布五周年,五年来我国纪检监察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系列正风肃纪反腐制度日益完善。马怀德教授认为,仅靠严厉惩治难以长久解决腐败问题,还需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尤其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推动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同时,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实现“不想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时建中教授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教授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伟在开幕式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三不腐”制度框架已逐步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经验急需在理论上提炼和升华。结合工作经验,他强调课题研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强化一体化举措、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一体化建设、将技术理性融入一体化机制。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伟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在开幕式中指出,课题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人民民主、科学建制理念,并通过对腐败行为原因和表现形式、百年来我们党的反腐败制度建设、古今中外反腐败的做法和经验、党和国家关于反腐败的基础理论及观点等进行梳理,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他建议课题研究要做到四个贯通,一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贯通,二是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贯通,三是反腐体制、机制和制度贯通,四是法治反腐和其他方式反腐贯通。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
开题报告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树忠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国家监察与反腐败研究中心主任、课题首席专家曹鎏教授从课题研究背景及重大意义、研究内容、研究重难点问题和研究思路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汇报。曹鎏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正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新时期反腐败作为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题研究将从实现腐败治理原理的创新和发展、总结和提炼反腐败中国模式、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实践路径等维度进行突破。曹鎏教授强调,本课题题目为“提高一体化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研究”,基础是“三不腐”,关键为“一体化”,落脚在提高能力和水平,课题研究致力于打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三不腐”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数智建设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为着力点,为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目标实现、持续推进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推动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切实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曹鎏教授介绍,本课题共包括五个子课题,具体包括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发展演进、运行规律及经验成效;全周期管理腐败的原理创新;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制度构建与中国之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数字化探索。本课题研究将坚持和运用整体主义和系统观念,深入全面剖析一体化推进“三不腐”,也注重从国际视野的角度研究反腐败,切实将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实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效应叠加,真正解决一体化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提升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树忠教授
课题首席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国家监察与反腐败研究中心主任曹鎏教授
在开题报告评议环节,石佑启、莫纪宏、蔡志强、袁其国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对该课题进行了评议论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石佑启教授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路径,并就高质量开展课题研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准确把握“三不腐”的内在统一关系,二是深刻阐释一体推进“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贯穿的系统思维,三是积极推动一体推进“三不腐”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四是健全一体推进“三不腐”效果评估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莫纪宏教授指出,腐败现象成因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课题要加强实证研究,而“不想腐”是复杂且重要的,课题要在“不想腐”研究上花精力下功夫,将“不想腐”研究透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志强就课题研究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将一体推进“三不腐”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中研究,二是要系统梳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经验,三是强化系统思维,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四是科学把握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路径。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袁其国指出,“三不腐”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课题组在研究中要综合运用系统思维、贯通思维、辩证思维,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石佑启教授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莫纪宏教授 |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志强 |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袁其国 |
第三个环节为研讨与交流环节,第一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教授主持,以“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原理创新、制度构建与中国之治”为研讨主题,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焦洪昌
中纪委研究室原主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客座教授李雪勤总结归纳了我国反腐败基本方针从“注重预防”到“三不一体”的演变历程,明确了用“全周期管理”方式系统推进反腐败的时代背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姚莉教授在发言中建议,课题组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准确领悟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基本原理、科学展开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重要维度、准确把握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综合应对方案的着力点。浙江大学求是特聘科研岗教授、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国权教授从政治学视角切入,以“双高现象”“地方政府法治悖论”“三重治理逻辑”“广义政府”“功能性分权”为关键词,深入阐释了课题研究的中国环境和中国制度,拓展了课题研究视角。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北京市党内法规研究会会长王勇建议,一方面,课题研究既要总结十年来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经验和规律,又要加深对“不能腐”制度建设尚未形成合力等反腐败领域现存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展现研究情怀,从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层面开展课题研究。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会长吴建雄教授认为课题研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如何将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如何准确把握腐败与反腐败的阶段性特征,切实提高腐败治理效能;三是如何以腐败治理的实际成效促进现代化建设成果普惠群众。
中纪委研究室原主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客座教授李雪勤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姚莉教授 | ||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科研岗教授、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国权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北京市党内法规研究会会长王勇 |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会长吴建雄 |
五位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视野开阔,观点创新,富有启发性,与会专家学者对主题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北京市政协委员、原北京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刘振刚指出,“腐败”的内涵、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主要部门、“三不腐”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状态及实现目标、“一体化推进”的阶段重点与布局等问题亟待理论研究回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于安教授认为,课题要关注公职人员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关联机制、防治腐败交易的公共机关良好履职制度构建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教授认为,“三不腐”的约束效果都与腐败成本密切相关,提高公权力腐败成本是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重要助力。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指出,应当准确界定“腐败”概念、多视角研究腐败成因,建议从职业伦理视角出发研究如何实现公职人员“不想腐”。中国政法大学党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芹教授从中国之治、党规之治以及党规之治与中国之治的关系三方面,强调党内法规在一体化推进“三不腐”中具有重要地位。
北京市政协委员,原北京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刘振刚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于安 |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 |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教授许身健 | 中国政法大学党规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建芹 |
第二单元的研讨与交流由山东大学(威海)副校长、法学院(威海)党委书记肖金明教授主持,研讨主题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山东大学(威海)副校长、法学院(威海)党委书记肖金明教授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指出,课题应深入研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叙事问题、多元监督体系的权力配置问题、终身问责的限度问题,而且,在反腐败过程中既要民主化,也不能忽视法治化。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比较法研究》主编解志勇教授从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角度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应建构信息公开和社会协作体制机制,二是省级及以上机关应当建构纪检监察高等教育的协调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汪海燕教授以《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为视角指出,一是高度重视监察证据转化的问题,区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证据标准;二是处理好不同性质案件调查措施设立及处理标准问题。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常务副院长章志远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研究阐释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二是依托行政法治丰富实践,强调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方式的贯通融合;三是采取示范样本整理归纳研究方法。西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副主编张震教授围绕“纪检监察行权宪法定位的历史维度”作主题报告,建议课题关注纪检监察行权、实质性合体的再完善问题。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 |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比较法研究》主编解志勇教授 | ||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汪海燕教授 | 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常务副院长章志远教授 | 西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副主编张震教授 |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姬亚平教授围绕提升风腐一体纠治综合效能指出,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化作风建设,作风不严不实就要问责。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所长卫跃宁教授认为,课题应处理好四个问题:一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关系问题;二是“三不腐”与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的关系问题;三是《监察法》的配套立法问题;四是监察与司法衔接的问题。人民出版社编辑委员会委员王青林认为,课题应从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出发,注重理论创新、构建纪检监察学科话语体系,处理好公权力滥用问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金国坤教授认为,课题应准确把握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处理好监察监督和检察监督、人大监督的权力配置问题,强调对机关进行监察监督的必要性。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副院长门中敬教授讨论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问题,认为抓好政治生态、法治环境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的重要性。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行政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王青斌教授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监察救济制度的完善亦是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姬亚平教授 |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所长卫跃宁教授 | 人民出版社编辑委员会委员王青林 |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金国坤教授 | 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副院长门中敬教授 |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行政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王青斌教授 |
第三单元的研讨与交流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教授主持,研讨主题为“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数字化保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教授认为,精准数字画像推进高精度腐败预防、平台协作配合进行高性能腐败治理、全局制裁实现高质量腐败惩治是数字化技术助力腐败犯罪侦破、保障法治反腐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认为,数字化保障与反腐败全周期管理理念高度契合,对新型腐败和隐蔽腐败能够有效抓取和规制,是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的精准路径。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李伟平教授围绕“知识图谱在纪委工作中的应用探究”作主题报告,分享了可视化知识图谱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副院长李莉教授总结归纳了数据驱动的“三不腐”建设的发展阶段及特征,认为大数据赋能权力监督应实现信息技术的效度与限度的平衡、管理机制与信息技术的平衡。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法制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杜宏伟基于大数据审计在反腐败应用的视角,强调“三不腐”一体推进的数字化保障应着力构建监督计划沟通协作平台、监督实施沟通平台和监督成果共享平台。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干部、纪检监察学博士赵雪梳理了大数据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的具体应用,建议课题关注大数据在实务层面、技术层面、法律层面的统一科学规划问题,解决好专业人才紧缺、法律属性模糊、证据效力不足等实践难题。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教授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 |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李伟平教授 |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副院长李莉教授 |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法制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杜宏伟 | 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干部、纪检监察学博士赵雪 |
在评述环节,栗峥、赵鹏、施鹏鹏、阳平、陈天昊等专家学者对前述报告内容进行了评议。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栗峥教授认为,课题需要回应“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概念的学理阐释问题,研究“不敢腐”“不想腐”的心态问题,尤其要关注非数字状态的腐败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教授基于纪检监察领域的个人数据保护困境,强调以职权必要性为原则进行个人数据调查,并对国家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行为划定界限。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施鹏鹏教授指出,纪检监察领域的大数据应用首先应当关注“犯罪情报化”问题,其次应当重视一般人格权保护,强调在法治框架下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性。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纪检监察教研部阳平副研究员提出课题研究应当回应以下实践挑战:一是数字化应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张力问题,二是大数据应用的安全保密与防范问题,三是监督人员的跨学科人才教育、技术培养问题,四是数字化预防腐败领域开发不足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天昊副教授建议,基于同一变量为高级领导干部腐败犯罪进行“大数据画像”,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栗峥教授 |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教授 | ||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施鹏鹏教授 |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纪检监察教研部阳平副研究员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天昊副教授 |
闭幕式环节由曹鎏教授主持。她代表课题组向各位领导专家高站位、高水准的指导表示感谢,来自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全面打破传统学科研究的藩篱,从腐败治理“学术共同体”维度,围绕为何以及如何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进行了深度学术交流和对话,是一场高质量的、跨学科交融的学术盛宴、思想盛宴,并表示课题组将认真梳理、充分吸收专家学者们的建设性意见,在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视角、完善研究方法、深化研究内容等方面着力实现学术创新与突破,并注重强化接地气研究,力争形成高质量、可操作性强、能经得住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院长张桂琳教授在总结中建议课题研究要进一步提升理论探讨与理论创新空间、加强对“三不腐”成效和作用的实证研究、找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薄弱点。张桂琳教授强调,课题组要提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可操作性,尤其对“三不腐”制度机制的操作性建议要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切实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效能。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院长张桂琳教授
此次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得到了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权威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也体现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的担当作为意识。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观点赢得了参会者的充分肯定,对于丰富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方法策略、释放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据悉,未来一段时期,“提高一体化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研究”课题组将继续携手实务界、学术界和全社会力量持续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尤其是通过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为腐败治理的迭代升级加薪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