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的分论坛“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在京举行。分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共同承办。来自中国、阿根廷、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巴拿马、安提瓜和巴布达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出席分论坛,围绕主题展开研讨。
习近平主席致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的贺信在此次分论坛上引起了强烈共鸣。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提出的人权观对于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委员柳华文致辞。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组委会/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委员柳华文在致辞中指出,在《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之际探讨人权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人权形势更加严峻,全球人权治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团结合作。数字技术在人权领域的应用应特别强调非歧视原则,应通过技术应用促进权利平等享有,弥补数字鸿沟。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李晓介绍了中国法院在数字时代借助现代科技不断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的新进展。她指出,中国法院坚持以现代科技手段赋能司法、维护公正、便利诉讼、促进公开,努力构建数字时代司法新模式,有力促进了人权司法保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向和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字人权的本原证成,认为数字人权形成的根基在于数字时代人的社会属性拓展出了数字属性,后者表现为人们在数字社会中的存在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活动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关系的新样态。人的数字属性所产生的数字人权既包括传统人权的数字化新样态,也包括新样态的人权。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马长山介绍了中国式数字人权保护模式,认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传统人权理论和制度难以回应的挑战。由数字中国和法治中国融合形成的中国特有的数字人权保护策略,具有人本化保护理念、体系化保护规范、平台化保护机制、技术化保护网络、多元化保护策略等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戴瑞君表示,在数字时代,妇女和女童权利保障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数字治理应贯彻人权主流化、性别主流化理念,努力打造普惠、包容、非歧视的数字时代。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颖侠围绕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与人权尽责的模式变化、发展趋势及多维治理方案构建进行分享,指出有必要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中纳入人权视角,探索适应数字化供应链的人权保护方法。
马来西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诺·阿兹雅就马来西亚法律如何遏制对儿童的网络侵害作了发言,指出儿童权利保护必须注重保护儿童免受网络侵害,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玛丽亚·弗朗西斯卡·斯蒂亚诺介绍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乡村治理和数字融合发展状况,指出资源不平等加剧了贫困问题,认为推进南南合作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人权保护和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胡玉鸿作总结讲话。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组委会/供图
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胡玉鸿在总结讲话指出,此次分论坛紧密围绕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深入讨论了数字时代人权理论的新发展,介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数字时代人权保障取得的新成就以及面临的新挑战,对于推动数字时代人权理论深入和人权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增毅主持分论坛第一阶段。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组委会/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增毅,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韩旭至分别主持分论坛第一、二阶段。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韩旭至主持分论坛第二阶段。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组委会/供图
会议现场。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组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