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法治建设年度盘点”系列报道之五:2023年法学教育十件大事
发布日期:2024-01-15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作者: 刘瑜

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法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回望2023年中国法学教育事业前行的脚步,中国法学教育展现出繁荣景象。

1.《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印发,全国法学教育战线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2023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是指引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在新中国法学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见》发布后,全国法学教育战线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热潮。全国政法院校纷纷召开贯彻落实《意见》座谈会,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发展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进行座谈。

2023811-1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23年年会“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法学院校与政法部门5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论坛上,围绕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进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院校改革等,各家法学院校都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和做法,共同探讨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院校改革之道。

20239月,“首届教育法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上举行了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建教育法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建立实体化运行的教育法学研究机构,是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育法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教育部、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全国法学院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

20231219日至21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教育部、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全国法学院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首次对全国625所法学院校负责同志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共有200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意见》,紧密结合法学院校实际,突出对法学院校负责同志思想政治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法治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中央依法治国办、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班式。培训班在中国政法大学设主课堂,在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设分课堂,采取集中视频授课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央依法治国办、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有关负责同志授课。省级党委政法委、依法治省(区、市)办、司法厅(局)、教育厅(教委)、法学会有关负责同志在分课堂参加开班式、结业式。培训期间,还召开了部分法学院校交流座谈会,听取加强和改进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意见建议。

3.持续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法学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在中国政法大学挂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体现了对“尺寸教材、国之大者”的殷切期望。

2023114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启动仪式暨首届法学教材建设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国家教材委办公室副主任陈矛,国家教材委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校长马怀德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各高校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教材基地启动仪式和论坛。

“高等学校法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是教育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家级教材研究专业机构,也是法学领域唯一的教材研究基地,将服务国家法学教育发展和教材建设重大战略,推动提高教材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教材建设、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4.积极主动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对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涉外法治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311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涉外法制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健全人才引进、选拔、使用、管理机制,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储备。中国法学会持续办好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项目,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2023331日,华东政法大学在长宁校区举行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大会。此前,全国首家独立建制的涉外法治学院也在华东政法大学成立,2023年首次进行秋季招生(本科生)。

20236月,北京市司法局印发《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从2023年到2025年,实施为期3年的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8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积极响应人才培养方案,由北京市司法局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法学院、深圳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北京市百名高端法治人才培养项目(第一期)开班,对33名北京市涉外法治人才(含律师、公证员、仲裁员、法治岗公务人员)通过在校内课程教学、大湾区实践研学、新加坡交流访学等三个阶段开展培训学习。

2023812日,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培育基地——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与国际法治研究院”揭牌;1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涉外法治论坛·2023暨世界现代化与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125日,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探索第一届“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举办;1210日,涉外法治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论坛在北京举行,多位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围绕“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发言。

5.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学术研讨更加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是建构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先导和基础,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需要。2023年,多所院校举行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设。

2023422日,“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加快推进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和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为宗旨,积极推进全国法学院校“思想联建、人才联育、项目联研、成果联促、资源联享”,以“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教学、知识体系传播”为牵引,努力推出具有学术价值、现实意义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创新研究成果,深入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新路,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023625日,华东政法大学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法治战略高端论坛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共同围绕“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议题开展研讨。

2023923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会议由高校习近平法治思想协同研究机制执行委员会指导,全国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6.司法实践“牵手”法学教育,共育法治人才

为加强校院合作,进一步促进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共同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法治人才,各司法实践部门提出主动承担培养法治人才共同责任,全面深入推进法学院校与法治实务部门合作。

20236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1+22”院校合作启动会暨院校合作共育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座谈会,来自全国22家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座谈交流,共同承担起培养法治人才的责任。参与此次合作的既有“五院四系”等传统政法院校,又有财经、外国语、海事、对外经贸等具备特色优势的院校以及关心法治人才培养的法学研究机构。上海高院与各高校、科研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实务研讨、互聘互派、智库共享、合作培训、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数字平台建设等10个方面,提出共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合作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搭建多元化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等多项举措,通过深化拓展合作领域,致力于共同打造更具规模、更优品牌、更大效应的院校合作新模式。

20231025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该校法学专业15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并现场聆听检察实务专家开讲第一课。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是最高检携手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检校共同落实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育的务实举措,也是深化检校合作的重要平台。

7.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第九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评选表彰活动举行,一批优秀法学家和法学研究成果脱颖而出

2023519日,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表彰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在会上讲话时强调,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提升法学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61项优秀作品获奖。《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获得特等奖。《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研究报告》《迈向数字社会的法律》《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变》《比较法视野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兼论刑事诉讼“第四范式”》《主权财富基金的监管因应与治理改革》《刑事法研究(第八卷·刑法理性论)》《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和平搁置争端》《中国古代石刻法律文献叙录》《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等获得一等奖。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2023712日,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王旭、中央财经大学尹飞、北京大学吴洪淇、南京大学宋亚辉、南开大学宋华琳、西南政法大学周尚君、浙江大学赵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胡健、中国社会科学院谢增毅、中国政法大学雷磊获得“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名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获提名奖。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表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法学家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前所未有的机遇,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1212日,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暨法治中国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举行。“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是在中国政法大学倡议下设立的全国性重要省部级法学研究奖项,得到了法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现已成为我国法学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奖项之一。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评奖活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发展。自2006年设立以来,至今已举办九届。该奖项旨在纪念我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和教育学家钱端升先生对我国法学研究的重大贡献。

8.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红色法治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培育民众法律信仰具有重要作用,对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20239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科普基地在西南政法大学落户。该基地是西南政法大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着力打造的集法学研究、实践教学、普法宣传为一体的文化传播新阵地,其前身是2011年建成的西南政法大学法文化博物馆。20123月,基地被命名为第二批“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233月,基地入选重庆市科普基地。

全国各地积极打造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发掘、研究、保护红色法治文化。西北政法大学深入实施红色基因育人行动计划。20236月举办“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第三期红色法治研习之旅活动,公共安全法学院举办“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争做卓越法律人才”活动,学生先后走进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宝塔区法院、枣园法庭,深入延安市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感悟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

9.深入推进两岸四地法学教育文化交流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明确提出支持两岸法学法律界交流交往。2023年,两岸四地法学教育文化交流取得丰硕成果。

20237月,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的2023年“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在北京开幕,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中国法学会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并作专题报告。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18名法律学生,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的32名法律学生,以及澳门法律交流协进会的8名青年律师参加了本次交流周活动。交流周活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以“一国两制”为根本、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将学习法律知识与实地参访相结合,组织知名法学专家授课解读相关法律知识,组织学员参访最高人民法院、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以及深圳国际仲裁院、腾讯公司、粤港澳联营律所等机构与企业,进一步增进了港澳青年与内地青年的交流互动。港澳学员普遍表示,通过交流学习,对“一国两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港澳青年的使命担当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202378日至9日,由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主办的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法学院校长论坛举行。该论坛是由两岸法学院校长共同参与、旨在促进两岸法学教育合作交流的学术研讨平台,迄今已在中国政法大学、台湾高雄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台湾中正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连续举办十三届,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

20231020日,第十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周闭幕式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为期一周的两岸法律文化实践交流,台湾师生参与了两岸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聆听了两岸法学专家学术讲座,进行了模拟法庭辩论,参访了法律实务部门,在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借鉴学习,在交流中密切了感情、增进了认同,进一步促进了两岸法律学人心之相系、情之相融。

10.全国首家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院在西南政法大学挂牌成立

数字变革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变量,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023227日,西南政法大学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院挂牌成立,这是国内成立的首家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院。研究院立足于数字中国建设,围绕数字法学、数字法治、数字技术法、数据法、数字行政法、数字经济法、数字社会法、数字文化法、数字生态文明法、数字知识产权法、数字能力、数字治理、数字伦理、数字素养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探究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理论、发展逻辑及其法治应对,持续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西南政法大学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院的成立,突显了学校对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担当和对数字法治治理研究的积极参与。据悉,该研究院将着眼于数字化社会变革实践,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效助力,实现法律的实践理性,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以高校特有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效参与社会变革,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贡献智慧。

(特别鸣谢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王健对本文的指导帮助)


责任编辑:高瀚伟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