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诉讼证据论坛”征文启事
发布日期:2025-02-20 来源:华政民诉公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司法工作的法治化,应当加强证据制度立法,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曾撰文指出:“要做到‘案件事实清楚’,就必须做到‘证据确实充分’。证据审查能力是检察官最基础、最基本的能力。检察办案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依法收集和固定证据,准确审查和运用证据。特别是要紧紧围绕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进行审查,确保证据的收集和提供符合法律规定,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密切相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曾强调:“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司法公正的根基。瑕疵案件的出现警醒我们,提升证据意识,把事实搞清楚,是法官最基本的能力素质。”“证据科学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总是全新的充满挑战的领域,需要来自理论部门和实践部门的全方位交流。”两院领导亦从不同角度透彻说明了证据、证据审查能力、证据法律规定以及证据理论发展之于司法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性。

为促进证据法学理论研究、证据运用司法实践的互动融合、凝聚共识,推动我国证据制度立法完善,由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合作共建的华政诉讼证据研究中心计划于2025年6月在上海市召开“第一届诉讼证据论坛”。为保证本届论坛富有成效,现面向全国法学理论界及实务界开展主题征文活动。

一、征文主题

本届论坛征文主题为“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证据法保障”,参考选题方向包括:

(一)中国证据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二)刑事诉讼法修改与证据制度完善

(三)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研究

(四)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研究

(五)行政执法证据或者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衔接使用问题研究

(六)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特殊证据规则研究

(七)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的特殊证据规则研究

(八)鉴定意见证据规则的立法完善(说明:2025年是《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发布施行20周年)

(九)大数据分析意见的可采性和证明评价、区块链数据的司法应用研究

(十)其他证据法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二、投稿须知

(一)投稿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论文,符合学术规范,字数原则上不少于8千字,最长不超过2万字。

(二)正文前,应附3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和3至5个“关键词”。

(三)首页首个脚注应包含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单位、主要身份(职称或职务或研究生等)、手机号码、通信地址、邮编和Email地址。

(四)论文的主标题(副标题)用宋体小二号字,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注释一律使用脚注形式,用宋体小五号字,每页均重新编号;同一文献多次引注时,不做参引或简称处理。格式说明未尽之处,参照《法学》期刊所刊发的文章。

三、论文评审和激励

(一)华政诉讼证据研究中心将组织专家对征文进行评审,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论文,颁发获奖证书。

(二)获奖论文将编辑出版或者推荐至相关法学刊物发表。如不同意公开出版,请在首页右上方标注“不公开出版”,否则视为同意。

(三)邀请获奖论文作者参加研讨会并作大会交流。

四、征文时间和投稿方式

(一)征文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20日。

(二)征文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邮箱jerc_ecupl@126.com,邮件与附件主题为“文章主题+作者姓名+单位”。

 


责任编辑:高瀚伟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