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人才——清华大学法学院2009-2010学年度开学典礼致辞
发布日期:2009-09-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王振民

亲爱的2009级新同学,尊敬的王泽鉴先生,各位同仁:

晚上好!

今天法学院在这里举行20092010学年度开学典礼,新学年上课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我代表法学院热烈欢迎2009级新同学入校,真诚欢迎你们就读清华法学院,十分期待未来几年与你们度过一段精彩的教和学的生涯。

刚才著名法学家王泽鉴先生发表了重要演讲。王先生是世界汉语法学界共同的泰斗,我们很荣幸您能从台湾来清华传道授业,感谢王老师。王老师提到法学院大楼的名字叫做“明理楼”,觉得“明理”这个名字非常有意义。当年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亲自起的这个名字并亲书楼额,我相信他是希望我们学习法律的人首先要明白事理,法律其实就是一种道理。李兆杰教授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谢谢李老师。三位新生代表发表了非常感人的演讲,本科生代表李亦然同学表达了同学之间无私的关爱,的确不久你们就会发现同学之间、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会迅速升温,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越你们与家人的关系。来自法国的李勇同学(Henri Vincent Yoonglee Feron)代表2009LLM班的讲话让我也很感动,他讲了为什么到中国、到清华来读法律。LLM同学第一次参加全院的开学典礼,尽管你们的教学语言是英文,但我希望你们更多地参与中国同学的活动。武汉章同学和王伟龙同学也进行了很好的发言。我们还邀请了1997级研究生吴胜武同学回校参加今天这个典礼,胜武是我们优秀毕业生的代表,2000年毕业,曾经担任校研究生会主席,现在是宁波市信息产业局局长,谢谢胜武。

今天在这里就坐的2009级新生共有480名,来自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科生106名,这里边有8名同学是一些省份高考的前十名,包括三个省的文科第一名,还有1名全国生物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今年在全国23个省我们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我相信这是清华法学院迄今本科生录取的最高纪录。我们的本科新生刚刚参加完军训回到学校,请你们起立让老师们认识一下!今年我们录取了219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95名法学硕士研究生,43名法学博士研究生。在480名新同学中,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一共74人,包括33名海外LLM学生。

我要祝贺你们经过激烈竞争今天能够成功地在这个开学典礼上拥有一席之地,相信每一位新同学都经历过一段难忘的奋斗岁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开学典礼是一个“群英会”,这个会议厅聚集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批杰出的菁英学子。

同学们,你们是在一个特殊时刻、特殊年代进入清华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学学习的。很快地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年我们刚刚庆祝了清华大学法学院成立80周年,明年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15周年,后年我们将迎来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我们将一起见证对这个国家、对我们的学院和我们的学校特别重要的历史时刻。

清华大学不属于清华大学自己,法学院也不属于我们这些老师,清华大学及其法学院的所有权属于这个国家和社会,我们办学、培养人才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国家和社会。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据此设计我们的培养方案和“工艺流程”,这样在你们毕业时才能够“适销对路”。今天我只想与你们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人才以及怎样才能够通过在清华法学院几年的学习把自己锻造成这样的人才。

要了解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人才,首先要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非同寻常,无论国内或者国际都在经历急剧的重大变革。就中国而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的经济实力大为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8GDP总量约4.3万亿美元)、第二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据分析预测很快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随之得以迅速提升,中国的国际责任也相应加重。中国如何转变角色,由过去国际社会的一个普通参与者到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导者,运用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东方智慧,与其它成员一道制定国际社会新的行为规范,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国际秩序,这是今日中国义不容辞的国际责任。我们的大学能培养出适应这种新需要的人才吗?我们准备好承担这个新使命吗?你们有信心吗?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中国与其它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也日益增多。根据媒体报道,商务部长陈德铭是今年“最忙最难部长”,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产业和企业已经遭遇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达到82.67亿美元,远远超出2008年全年涉案金额20亿美元。平均三天发生一起反倾销案件,而且对中国实施反倾销的不仅有欧美、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土耳其、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案件涉及钢铁、鞋、玩具、轮胎、铝制品、日用品、机电、矿产、养殖品等中国具有优势的行业。中国经济已进入“国际摩擦时代”,中国的崛起与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碰撞,必将造成中外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剧烈。然而整个中国社会尤其是本地企业,对反倾销调查乃至贸易救济调查,缺乏基本的认识,不敢应诉、无所适从的情况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中国严重缺乏能够处理国际经贸纠纷的外向型、国际型法律人才。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427日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在世贸战前线,中国法律人身在何处?” 文章说,中国在世贸争端中才刚刚开始扮演主角,中国的律师根本就没有相应足够技巧和经验。中国具备应对WTO争端的律师屈指可数,要建成一支可与其它国家在WTO争端中竞争的国际型、外向型法律队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自1997年确定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可以说关于法治的基本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今天的中国再也不是一个无法无天、无法可依的国家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将形成。是不是说就没有你们什么事情了?不是的,建设法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迄今我们已经做的,可谓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大量的、艰巨的法治工程还在后边。无论立法、执法、司法或者法律服务,硬仗都还没有完全开始,尤其是改变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尽快适应法治的要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任务。在今年暑假,我见到了一些在东部大型企业工作的法学院校友,也去了西部的甘肃、新疆地区,看望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政法第一线工作的2000级校友邓轶同学,所见所闻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如果我们的法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更加健康,也许中国经济早已是世界第二了;如果我们的法治健全,执法严格,人人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也许很多恶性案件就可以避免;如果我们的法治健全,真正做到宪法和法律面前每一个公民平等,也许很多悲剧、很多失误本来可以不发生!如果我们的法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会更好更快,人权事业进步会更大。尽管我们在建设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成就巨大,但是若干重大法治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可以说进入了攻坚时期。况且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法律制度需要适用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极端复杂的国度,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其它国家的也没有。各位将来是构建、完善这个复杂法律制度的法治工程师,可谓任重道远!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人类还没有从严重的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后形成的世界经济秩序和政治格局,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公平正义、具有可持续性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是我们,更是你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世界上任何经济、政治秩序的构建都必须有法律人直接、全面、深度的参与,最终都要落实成一种新的法律秩序。在一国之内实现法治,让人人遵守共同的生活规范已经很难,在国际社会上让所有国家和地区实行法治更是难上加难,然而今天在重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时候,在讨论涉及全人类共同事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强调法治原则和公平正义的理念。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培养能够在国际上从事法治事业、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奋斗的法律人。

同学们,讲到这里,相信你们应该知道了我们——清华大学法学院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法治人才,你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法治人才。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普通的法律人才,而是时代急需的领导型、攻坚型、国际型的一流法治人才。法学院秉承清华大学的教育传统与理念,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励、励人,我们立院的宗旨是要解决中国和全人类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法治难题,为在中国和世界上建立法治、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作出贡献。你们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尊敬的朱镕基总理(1947级校友)1999413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访问时谈到中国法治人才的缺乏,就曾经无奈地承认,“······中国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司法制度,建立一个法治的国家,但这不是容易办成的事情。我们缺少大量合格的人才。目前,我们非常缺乏法官和律师。你们美国有这么多律师,我们却很少。”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家、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顿·米勒(Merton Miller)也指出:“中国不需要更多的经济学,而是更多的法律”。有人说现在中国法律人才过剩,依我之见,真正高端精英的法治人才是不会失业的!

怎样才能够利用在清华法学院的宝贵时光成为这样的精英法治人才呢?

1995年恢复以来,清华法学院汇聚了一批一流的教师,他们都是本专业的学界翘楚,绝大部分都有国外学习经历,在这里我要特别向著名宪法学家林来梵教授表达最热烈的欢迎,他最近正式加盟了我们法学院,还有郑尚元老师上学期调入清华法学院任教,他们的加盟大大加强了我院的实力。我们还有一批优秀的外籍教师。清华有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里你能够聆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界鸿儒、业界大师、政商领袖精彩的演讲,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你稍不小心就会与未来的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律师或者国家未来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听课,不经意就可能与未来的甚至现在的政商领袖在餐厅一起排队买饭,不留意就会遇见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校园里漫步。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和法学院的各种优势资源,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至于如何学好法律专业课程,每一位任课老师、尤其你们的导师会告诉你们如何学好法学,而且我相信你们的天资、智商本身都具备成为卓越法治人才的自然条件。尽管如此,今天在这里我仍然要提三点建议。

一是要带着理想去学习。法治是一种知识,是一套技能,但更是特殊的艺术或者说科学,是一种理念,是人类对公平、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何运用我们的法律智慧和机制,消弭纷争,避免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把国家和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安排好,让人类社会形成公平、合理、和谐的秩序,这是法律人最大的职业梦想和终极目的。我们要带着这样的职业理想,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来学习法学,时刻意识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承担的特殊历史责任。尤其是作为清华法律人,你们更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二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最初的使命本来就是培养完人君子,知识技巧的培训是大学后来新增加的功能。举凡成功者,并非都是智商最高的人,但都肯定是综合素质极高者。与自然科学家不同,法律家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要解决芸芸众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法律家仅仅有法律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有比普通人更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素质和情操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希望你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另外,作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二十一世纪的人们还必须有环保节能意识,节约一切资源,记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们欲望无穷,但资源十分有限。节约是一种美德。

三是要锻炼自己的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成就大事者,必有好的身体,有英勇顽强、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意志力。

192462日《清华周刊》发表梁启超谈话录,题目是《清华底成败与中国底安危》,他说,“往后中国的世界,简直可说是清华的世界。······将来中国弄的好,固然是清华学生的功劳,弄不好也就是清华学生的罪孽。清华与国家有极密切连带关系。”任公之言,字字千斤,振聋发聩!清华学子能不迅速行动,勇往直前,能不发愤图强,鞠躬尽瘁吗?

同学们,我相信经过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几年的修行,经过我们共同努力,你们终将修成正果,成为领导型、攻坚型、国际型一流法治精英人才,你们的目的终将达到,我们的目标也终将实现。今天你们是中国法学院最优秀的法学院新生,希望几年后你们毕业的时候成为中国法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为构建、完善中国和世界的法治大厦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清华盛名的贡献。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