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华字典》里,汉字“圈”,有三种读音五个意思。其中,“juan”的阴平,意思是“关闭起来,用栅栏等围起来”,动词属性,多用于禽类;“juan”的去声,则为名词,意思是“养家畜等的栅栏”, 所谓“圈,养畜之闲也”(《说文》),如猪圈。可见,“juan”音之“圈”,与禽类、牲畜似乎有着天定缘分,用到人身上的,也多是犯人,要么是文学作品里的假人“贾人”,如宝玉的牢骚:“我只恨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红楼梦》四十七回)
“quan”音之“圈”,一是用作名词,“环形,环形的东西”,引伸意为“周,周遭”、“范围”,二是用作动词,有“画环形”和“包围”之意。
作为名词用的“quan”音之“圈”,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圈子”。有形的圈子,比比皆是,如铁圈、皮圈、花圈、救生圈、北极圈……圈圈有个形状、个个有其模样。
无形的圈子,更是不计其数,如促进环境友好的绿色圈子、生态圈子,旨在让大自然与人共舞,让人与大自然相亲;又如共建美好家园的慈善圈子、救助圈子,旨在播撒爱的种子,传递人间温暖;网络时代,还有一些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聚集起来的圈子,自由交流,共享家园,如博客圈子、搜狐圈子、北京圈子、文学圈子等。这些无疑是好圈子,良性的。
也有害人、搞人或者捉弄人的圈子,往往事先费尽心机预设好,就像猎人在野兔窝边下的套一样,又称“圈套”,不管主动钻进去,还是被动绕进去,总是叫人“算计”了,不爽。这该算是恶性的圈子,坏。
还有一些圈子,说它好吧,又总是拉帮结伙的,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干的未必是好事儿;说它不好吧,有的还真没招惹到谁,你玩你的,我玩我的,那叫投缘。相比那些好圈子、坏圈子,这些圈子只能归于中性的。这些圈子,其实就是由人组成的,靠不断的成员加入或拉拢新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相对固定的“人圈”。本文所称的“圈子”,主要就是指这一类。我所说的论“圈子”,也就是要“论”这样的一些“圈子”。
二
这一类圈子,虽经人为缔结,是为“人圈”,但还是多用作交际,因而又可称之为“交际圈”。我在十年前写就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人际交际可以分为人际交流与人际交易。于是,交际圈子又有交流圈子和交易圈子之分。真正的交流圈子,比较单纯一些,能够持久的,豁出内心、亮开胸膛的,多是一些知己朋友凭着缘分自然缔结。好兄弟、好姐妹,凑一起,无拘无束,契若金兰,畅所欲言,愉悦、简单。即便常无音信,同样也是心连心、肩并肩。谁有缺点,谁犯了错误,圈友会直言相告,扶正改进;谁有困难,谁遇到了挫折,圈友也绝不会袖手旁观或者视而不见。这类圈子,没有利益之争,没有交易,没有算计,没有你我,清澈见底,完全是一个精神乐园。其实,这类交流圈子,圈友们是不大拿“圈子”说事的。谁就是谁,不会去刻意称朋友,更不会到处招摇。
老实说,交流型圈子也背不住冒出个别捣鬼的玩家。一边参加交流圈子,一变又在马不停蹄地忙活着,到处拉拢投靠交易型圈子。这样的玩家,有的是禁不起世俗的诱惑,“变了”,但我想,大多数该是本性使然。交易圈子弄多了,玩得很爽,得到了一大堆的好处,自然也就渐渐远离甚至唾弃了过去的交流圈子。原因很简单,交流圈子没有带给这类玩家想要的东西。反过来说,于交流圈子的真诚玩家而言,倘若不幸遇到这样一只小鬼,不待其逃离,也许早被赶到一边去了,远远的。所以,交流圈子玩的是交流,不是交易,这类圈子需要真情实感,以诚相待,而不是唯有利益,满嘴谎言。
可惜在当下,这类圈子大概太少了。这社会似乎越来越两极,要么完全陌路,人情冷淡,只扫自家门前雪;要么彻底竞争,仿佛人人都是对手,个个都是敌人。上班那点事儿,本来简单得很,但又都变得“很复杂”,于是,“同事之间无朋友”的论调极为畅销。我着实不明白,千里结缘来共事,凭什么白昼黑夜的去堤防、排斥?单纯地过活,多爽。也许我“从未踏入社会”,太稚嫩、太书生气了,但我总以为人与人之间还是多一些人际交流、少一些人际交易为好。整天算计来算计去、防备这防备那,身边净是些想象出来的牛鬼蛇神,是不是这样的生活才算轻松幸福?才算圆滑有城府、高质量、“深藏不露”特有魅力?反正我从没体验过,不好也无法轻易下结论。但我反对那种多余。
交流型的圈子少了,交易型的圈子就异常活跃。我没有缔结交易型圈子的丰富阅历,但这些年来,混迹社会也有不短的时光,或粗心或细心的观察还是有的。如果真谈起我的“论‘圈子’”,解剖的正是一些交易圈子。
先说说圈子的大气候。国人本来就有组建圈子的历史,如今也变得更流行了,圈子俨然已成时尚。什么商业圈、金融圈、文化圈、教育圈、学术圈、演艺圈、名人圈,应有尽有。弄个圈子,不是难事。在这么浓重的圈子文化熏陶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圈子,自然也就只会兴盛不会衰退。人生在世,谁要是没一个圈子,或者不折腾出几个圈子来,可能会被讥为没本事、没人缘,或者干脆被贬为白活了。圈子文化造就了无数忙人、能人,滋生了各色潜规则,或者说的高雅一些:交易礼节或礼数。
诚然,有些领域、有些行业、有些事情,生活所迫、工作之需,还必须要有个圈子,这样那样的,都得有。离开了这些圈子,可能几近无法生存,工厂会倒闭,企业会破产,就是小本生意也会自毁的。但这些圈子已不再是本文所称的人际交际圈子了,完全是一种工作关系,或者说的严格一些:商业交易关系。但工作关系之外的,就不纯是商业交易了,也在我的论谈之列。
三
交易圈子铺天盖地,逮住一个墙角旮旯,使劲往里抠,会捕获数不尽的圈子。这些圈子是哪来的呢?有的纯粹是自然形成的,多是缘分,以类聚、以群分,凑到一块了;有则是有意缔结和拓展的,往往先有一个核心,如同一个高强磁性的大磁场,这个力量很强大,可以帮忙,也能帮“闲”;可以办事,也能敛财。如此大大的用处,自然吸引不少想入圈子的人,多是一些需要帮忙、办事、捞钱、搞事情的人。这类圈子,白天喝一场,晚上干一场;今天吃吃,明天玩玩,今年还挺熟,明年就不认人了。春夏秋冬四季,这还算持久的。稍微干脆利索一点的,晚上刚入圈子,只要把事情搞定,天亮就分手。这样的圈子纯粹是利益交换的场所,至于时间、交流,不可能的。酒桌肉案,看似热闹非凡,觥筹交错,喝得欢快,但醉眼迷离的眼神,不是真情对白的流露,而是等价交换的暴露。深刻、老道的圈子玩家,无不精通于圈子玩法。同在圈子内,敬什么酒水,敬几杯,干还是不干,怎么干,腰弯几度,眼皮眨巴几下,嘴里编造些什么,都是有着超级讲究的。这当然是摆在桌面上的;背后的那些,只好去想象了。
是个团体,总归有个老大。圈子有主,应该叫圈主,如是帮派型圈子,圈主又称为帮主。圈主负责领队,“带兵绝不含糊”。如是黑道黑社会,组织规范,纪律严明,有规章有领导,一层是一层。如是一般的圈子,尽管没有这般严密,但事实上已有了头头、老大,由这些圈主来主宰圈子的命运,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以及圈子的小卒玩家只好服从、服侍。不过,圈子是能动的,不是寂静于衷的,圈主也可能因为事儿不同、活不一样,而有所变化,或者轮流。但不管谁做主,总也有讲究的,要是哪个圈子玩家,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不知好歹争做圈主,也有可能遭遇被驱逐圈子的恶命。
毕竟是交易圈子,加入圈子的人,一般是有利可图才愿意进去的。出来混久了的,成熟老练,怎么玩圈子,易如反掌。刚入道的新手上路,虽然没实质性地玩过圈子,但在社会圈子大文化熏陶下,再加上校园政治的锤炼,一入世、一投行,曲学阿世,学些歪门邪道,攀龙附凤,迎合世俗风尚,踊跃加进去开练,悟性好的,很快就懂法、合规、入流了。
一天到晚鼓捣圈子的人,无时不在打着自己的大算盘。原本默默无闻一人,在圈子玩家眼里,根本没算到数里,但此人一旦当“官”了,入了某个位子,或对圈子玩家有用了,那些玩家就马上嘴脸一改,贴身靠近,弹冠相庆,也弄个“圈子”,如此前倨后恭,也是“圈子”处世的惯行规则了。倘若哪一天,官台塌方,山体滑坡,那“圈子”,那“靠背”,也就只好完成历史使命,给众人上演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好戏。圈子玩家也自然深知并精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道,从此之后,谁也不认识谁。
四
国人不仅崇尚圈子文化,还追随“大”文化,那是没得说的。所以,整个圈子,也尽量搞大。搞大圈子,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圈子玩家的腿脚要好使,鞋子也要经折腾,还要愿意多出去跑,——爱搞圈子的圈子玩家,都愿意跑。脸皮不能太薄,否则不利于张嘴说话。虽已是21世纪了,但对初入道者,最好别嫌弃名片的过时,多数场合还是要用一用的。名片印得讲究一些,有职务的,当然要重点突出,多个职务的,更要详尽罗列;没职务的,也不要紧,什么会员、组员、成员、委员、干事的,加上一些,不丢人;穷得连这些都没有的,那就多在名片形式上弄点花样,最好是花里胡哨的,中英文再联合起来,正反两面,显得“有层次”、“有档次”,国际视野。有些圈子玩家,要是不稀罕诚信,那就编造一些学历、职务什么的,心安理得地印上去。造就是,明星名流、教授博导、打工皇帝都不怕查不怕揭,一般的圈子玩家怕个鸟。不仅要有发名片的意识,也要学会要名片,没名片就要手机号,MSN也行。弄回来就是潜在圈子的文档,可以当作重点课题,仔细研究,准确区分谁有用、谁没用,谁可交、谁不必交。交得多了,圈子自然也就“大”起来。当然,不同性别的圈子玩家,也要学会扬长避短。
圈子有大小之分,但也有好坏之别。说的偏激一些,搞圈子弄圈子的,动机就是“好办事”,圈子游戏讲究的多是勾兑规则,这样的圈子能好到哪里去,不得而知,总不可能指望它去做慈善公益。不过,真遇到大灾大难,圈子玩家也不会袖手旁观,因为这是政治任务,表演的机会来了,必须抓住。但大抵干点好事的,不是没有,只是这好事还能否算到圈子的头上,就不一定了。看来,圈子和圈子玩家还要分开。其实,单就圈子而言,此时和彼时、此事和彼事也不好等量齐观。即便是黑道黑圈子,里面也不乏仁义道德,更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一般的圈子,这些还真未必有的。
好圈子不嫌大,大圈子就怕坏。但现实却好像是,好圈子没多少大的,坏圈子没多少小的。当然,也有一些圈子,大也不大,往往就是那么一小搓人媾合起来,算是小圈子,但坏主意、坏心眼却不少。真要是坏起来,有时也能祸害一些人。这类圈子其实就是小的坏圈子,或者坏的小圈子。不管怎么称呼之,反正就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小,二是坏。
这样的圈子,命运是说不准的。如果坏出水平、坏出影响来了,坏得有“好处”,坏得有名堂,圈子外的人会主动“向圈组织靠拢”,不用勾引、拉扯,就会主动申请加入,小圈子自然也就变成大圈子了,规模壮大了,坏的性质未变,变的是坏的程度。反之,如果坏不出什么花样,坏得很沉闷、很寂聊,只是想玩点小伎俩,耍点小把戏,那么,这样的坏小圈子或小坏圈子,不但没人想主动投靠,而且它们也会排外的,不想新人加入进来,只容许自己人在圈子里其乐无穷。围观的人,谁要是好奇,凑上前去瞧一瞧,那里仿佛已是“juan”音之“圈”了。
五
有些人以有圈子、圈子大为荣耀,到处鼓噪自己圈子多、圈子大,我不知道这是炫耀还是威胁。有些比较文雅,说“我有个朋友如何如何”,“我认识谁谁谁”,而不说“我的圈子怎样怎样”。但也有些比较坦率的,直言“我的圈子、“不好离开这个圈子”。既张扬了自己的交际圈子,又仿佛是一场实力演习,一箭双雕。大概圈子玩家都有一个共性:投机钻营,拉客招揽,喜欢搞来搞去。这可解释炫耀圈子的缘由了,一是炫耀圈子就等于炫耀了自己,二是向听者或听众抛出诱饵,有事找他。但真遇事了,真找了,要么以种种理由推脱,以掩盖自己当初的炫耀仅仅是吹牛或吹大了,要么就是强调办事的艰难险阻,以诱人上勾交易。明明是等价交换或赚了便宜,还硬要情面,反复说自己是真心帮忙,甚至装作可怜,叫苦赔本。天生就有圈子病的,此时也就顺势入了圈子。
当然,也有些人对自己的圈子不张扬,甚至保密。这倒不是说酷爱自己的隐私,也不是说自己做人“低调”,而是这些圈子敏感,不是什么好圈子,就是一些谋私工具、交易场所、捣蛋空间。除了傻冒或疯子,精明人当然不好到处显摆的,但要是被质问到或需要解释时,定要冠冕堂皇地搬出“隐私”权利和“低调”风格了,这虽然羞辱了民法学和交际学,但总比那些死不承认的,要敞亮一些的。
“圈子”情结一旦渗入了骨髓,流进了脑浆,对圈子是执迷而有悟的。圈子之有无、圈子之大小、圈子层次之高低,无疑都化作了本事大小的自我衡量尺度。想着点子、歪着法子,企图标榜自己本事大的,没有谁会面带真诚说自己没本事,都会见缝插针地摆一摆自己的能耐,只有在对方礼节性吹捧一句时,稍微讲究一些的人才有可能同样礼节性谦虚一下子。这不仅是心理常识和行为逻辑,也是事实写照。所以,但凡这种人在拿圈子显摆自己时,又总会犯一些漫无边际的错误。拐千百道弯子、接亿万根杆子才够得着的人,也要大言不惭地划入自己的圈子。要是放开量说,上至皇帝,中至省长市长,这明星那大腕,仿佛都是好朋友、铁哥们、亲兄弟。而那些“下至”范围内的人,再怎么认识或熟悉,也装作不认识甚至特意强调不知道了。于是,“圈子优势”被烘托出来了。一句话,只要是哈佛毕业的,不管是哪一年哪一代的,都是他师兄,叫得可亲了,仿佛“熟”的不得了。
“圈子”情结浓重了,会造成圈子玩家相互攀比。毕竟是同类人、一路货,都对圈子很迷恋,且以此自我衡量。不去比试比试,简直算不上玩圈子的。只要在圈子里混,谁都懂得优胜劣汰。有时,竞争对手也难免是同一个圈子的圈友,于是,圈子里也会有瓜葛、有冲突,俗称“内斗”,同室操戈,一个圈子互骂娘。真干起来,不问官位职称,不问文化深浅,一口一个长辈直系母性血亲,甚至骂到几辈祖宗也不解恨。五十步笑百步,屁也滚尿也流,一点都不稀罕。原为好得不得了、亲得受不了的“刎颈之交”,后又势不两立。这样的圈子,大大的有。
六
圈子也有颜色的,黑白红黄蓝绿紫,五颜六色,应有尽有。不管什么色,搞过分了,犯到了正义,触及了天理,可能会蹦达一天两天,再有红圈子绿圈子作后台,也许还能硬撑下去,耀武扬威,横行霸道,但一旦遇到末日,迎来天罗地网,那可是一个更大的圈子。大圈子面前,小圈子只好认输,硬撑是不理智的,也会死得更惨。
这应该是常道。但这年月往往上演一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事。一个圈子,本是维权捍卫正义正气,却招来另一个“圈子”,打着公权力旗帜,一声令下,一纸文件,本是正义的圈子、私权的圈子,被政治的圈子、公权的圈子,强奸玷污。这种“公权圈子侵犯私权圈子”的场景,在当下不说司空但也是见惯了。要是媒体圈子介入,公众圈子再一哄而起,形成舆论阵势大圈子,公权圈子也许会收敛一些,有的还会知错即改。尽管如此,公权威信已有大损,公权圈子的形象也有了污点。但媒体圈子要是没介入,公众圈子不知情,没什么帮腔,那么,私权和私权圈子只好惨遭公权和公权圈子糟蹋、踩踏、践踏,踏、踏、踏。显然,这就是非常道了,是一个“怪圈”。
这个“怪圈”,用一个流传于坊间且颇为经典的段子说,就是:你跟领导讲法律,领导跟你讲政治;你跟领导讲政治,领导跟你耍无赖;你跟领导耍无赖,领导跟你讲法律。这简直没救,官圈子和商圈子一勾结,民圈子只能是甘拜下风。你报道企业内幕,它网上通缉;你去工厂采访,它举报抢劫;你给政府意见,它跨省追捕;你质问领导官员,他不是夺你录音笔,就是回问你为党说话还是为百姓说话。总之,特定的圈子,是有圈子规则的,不好随意挑战。不然就找死。为权利而斗争的圈子,在中国之当下,不好玩。一般人也玩不起。
七
天下不仅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散的圈子。有朝一日,圈子解体,圈子的痴迷者、依赖者,也许会恍然大悟:圈子一去,唯有自己,甚至自己也不知自己、不懂自己了。这显然不算聪明。灵活的、精明的、有能力的,一个圈子解散,还有其他圈子撑着。因为圈子并非单一,世上的圈子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迷恋圈子的,为图后路,也不可能“傻”到只追逐一个圈子。能够入围入圈的,绝对不能遗漏,哪怕是狠交一笔入圈金、转会费,也要咬牙摆上一桌、送上一包。为了将来,值。
所以,一两个圈子丢了,或者解散了,大雅小雅都无伤。孤独的伤感只是一时,想想自己的圈子,还是会寻觅到一丝欣慰的。再说,退出或淡出的人,只要再遇到事,又会舔腚重新加入,办完事继续拍屁股走人。真正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看惯了这圈子,厌倦了圈子的那些事,激流勇退的,应算少见。即使有,也多是因为太傻太天真,不懂规矩,被驱赶出来的。这些人,当初就不该进这圈子,但随波逐流,卯着吃奶的劲,钻进圈子时,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玩不起,也玩不转。既然是个圈子,就要玩转。
当然,退出圈子,也不单是因为自己问题解决了或者利益实现了,很多时候是圈主或其他玩家失去了权威,没有了用处。看上去很健壮,一表人才,一副官相,但实际上已成了“废物”,不在其位,或失去了权力和机会,啥事都办不成了。那些圈孙圈从们,就只好bye-bye了。人,就是这么势利;社会,也就是这么运行的。
但圈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个成员无能了,其他玩家要是还“厉害着”、“有用着”,玩家也不会轻易选择退出的。毕竟来日方长,说不定什么时候又遇到需要帮忙的,还得依赖圈子的。不指望圈子,又指望谁呢?所以,还是有不少玩家,无才无德,驽马恋栈,呆在圈子里死赖,生怕失掉“我的背景我的圈子”。
八
啰嗦了半天“圈子”,有人也可能对我的圈子感兴趣。这没什么隐瞒的,论大,因我的所有文章在互联网上全裸亮相,不是吹牛:全球人都是我的读者。当然,不懂中文别怪我。这圈子够大了;论小,作为现代都市里的“典型宅男”,圈子里只有我自己,没别人。这圈子,想不小都不可能。
笔落至此,突然忆起去年媒体记者访问奥运冠军刘子歌:“听说你在基地训练时很少与外界联系,甚至很少使用手机,那不感到枯燥吗?交往的圈子也太小了。”冠军自然一笑:“我要那么大圈子干嘛呀。”
没有圈子,或者说圈子很小,不等于自我封闭,也不等于受排挤、被孤立,更不是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应是一种处世态度。关键是,这种态度需要自主选择。只要出于自主选择,那么,圈子再小,或者干脆没什么圈子,也不会因此感到苦涩与寂寞,反而会时刻享受到人间的温暖和世间的爱。多一份单纯、愉悦,少一份复杂、纠结。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圈子。奇怪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愣是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