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演说
发布日期:2011-04-27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作者:俞江
尊敬的老院长罗玉中教授、尊敬的肖沫香教授、姚经华教授、尊敬的各位同仁:

您们好!

这个时刻,我深感荣幸!我深信,自己正身处于一个充满智慧的集体中。在这个集体里,每一位都是智者。

正是您们,在学院面临危机的时刻,表现出最大的克制、勇气和智慧。

正是您们,用实际行动给予了这个学院以最大的关爱和支持。

我为自己能够作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深感荣幸和自豪!

为此,我要向各位同仁们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要向我所工作的这个学校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我想说,因为有您们,我对学院的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回顾一下近代以来西方法学传入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学院发展的历程,是与百年来中国法学曲折发展的历程紧密联系的。从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京师大学堂首开国际法课程,西方法学在中国系统性地移植与传播已近150年。其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然而,由于“法律虚无主义”的盛行,法学发展在中国大陆一度陷入停滞。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重新回到大学殿堂,再次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

我们学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落后于其他法政院校的情况下,于199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法学专业学生,于2001年开始创办独立的法学院。自创办以来,至今正好十年。今天的教职员工大会,也可算是学院成立十周年的开幕式。学院今年的全年工作,包括一系列学术活动、网站建设、校友联系等,都将围绕院庆这一主题展开。我们的院庆,可能不搞隆重的庆典仪式,但却要搞得其乐融融。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师生和校友真正感受到,学院永远都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十年时间里,学院从零开始,艰难筹建,筚路蓝缕,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其中的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在这十年里,有的老师已光荣退休,许多老师已从黑发人变成白发人。对学院教职工来说,十年,意味着青春和最美好的时光已挥洒于此。但对于学院来说,十年可能仅仅意味着从幼年迈入到童年。那么,当我们在感慨光阴飞逝的同时,是否也对成长中付出的代价多一份宽容。

风雨十年。学院在十年时间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已属难能可贵。但是,也应看到,学院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学院的现金流已经枯竭,正处于赤字运行的状态。学科建设和发展正卡在瓶颈中。在学院内部制度方面,也还存在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不过,今天的困难,对学院的长远发展,未尝不是好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困难和曲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让学院在将来的发展中少走些弯路。少走弯路,对学院来说就是财富。

从少走弯路的角度出发,我希望在下面谈论四个主题:第一是精诚团结;第二是作风稳健;第三是准确定位;第四是追求卓越。

一、精诚团结

事实上,学院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资金匮乏,不是外部压力,而是一度人心涣散。

但是,自我和曹书记上任以来,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诸位同仁通过各种形式,对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在逆境面前,我们高度团结起来。大家齐心协力,目标就是如何让学院摆脱困境,重新焕发活力。我相信,有这样的人心,暂时的困难一定会克服。学院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所以,在这个时候谈论团结的重要性,怎么也不为过。我们不但需要团结,而且需要有着高度共识的团结。如果没有高度共识作保证,那只是暂时的团结。只有把困难和压力,转换成形成共识的动力,并把共识转化成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团结。

因此,在下一阶段里,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包括招生、培养和答辩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支持学科建设发展的制度等等。在财务制度方面,我们希望推进财务工作规范化、正常化,争取经过1-3年的探索,建成与法学院发展相适应的财务运行和控制体系。

在制度完善过程中,以公开、公平为原则,充分尊重教师们的意见。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教师才是学院的主体,才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制度设计必须首先考虑教师们的利益,必须把学院发展的长远规划与现实利益充分结合起来。

有了良好的制度,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制度。任何个人,没有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或者凌驾于集体意志之上。这是我们的共识,也是我们的信念,作为一个法律人共同体,有责任切实地践行这一信念和共识。为此,所有院领导成员包括我在内,都愿意以身作则,希望诸位同仁监督。

我相信,制度建设是精诚团结的根本保障,是学院良性发展的基础。通过制度建设,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学院变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一个法律人开拓事业和自我实现的美好家园。这个目标虽然还不能马上实现,但订立规章的工作却已经开始着手。接下来,也请大家共同参与,帮助学院完善各项制度。

二、作风稳健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有着独特气质和良好风气的学校。严谨而朴素的风气,稳健与务实的作风,是华中大一贯的优良传统。这种风气和作风,是诸位同仁所认同的,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尊敬。正是在严谨而朴素的风气下,我们才能专注于目标。而稳健务实的作风,则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但是,作为华中大里较年轻的学院,是否真正融入到了这种校园文化之中,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稳健的作风,并不是不要进取。稳健是稳和健的综合,它意味着,不气馁也不盲动,我们既没必要高估自己,也没必要妄自菲薄。稳健意味着自信而坚定,我们需要的是,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稳步地向目标推进。在我们任内,都将始终提倡这种稳健的发展策略。比如,财务方面,在积极推进开源工作的同时,做好合理的预算和开支控制。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既保证教师待遇稳步增长,又要兼顾引进高端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则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相关规划。

我们希望,稳健的作风不但成为学院平稳发展的有力保障,而且成为学院文化的核心动力。我们学院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学院文化,这也从侧面说明,学院还不成熟。稳健作风的培养,将有利于学院文化的形成,并使学院远离浮夸的习气,脚踏实地。学院作风和学院文化的形成,将是学院将来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准确定位

据我所知,学院虽然曾有过自己的发展规划,但却几经反复,未能始终如一地得以贯彻。发展规划是涉及学院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的重大问题。如果学院的自身定位尚未明确,即使有好的作风,也会因丧失目标而走弯路,从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当然,如何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是国内新兴法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和重视这些问题,也不用过分夸大这些问题。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如何在学校发展和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到适合学院发展的方向。在这方面,我要特别提到我院名誉院长罗玉中教授的贡献。罗老师早在创院之初,已经提出了“争一流、创特色、倡交叉”的口号,把建设有特色的一流法学院作为目标。这个口号,是充分考虑到华中大以理、工、医为优势学科的大学背景,同时注意到法学发展即将面对以高技术经济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动力的全球趋势,再结合我院的教师队伍和实际情况,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学院战略定位。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这个定位,发现它仍然是基本准确的,也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深挖学院和学校的潜力,加大法学与能源学、环境学、医学、信息网络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力度,重点培育和支持科技法与知识产权学科群,并以此带动学院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再上平台。

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在重视远程的一级学科之间交叉研究的同时,不能忽视法学传统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建设。惟有具有深厚的传统法学理论基础,才能支撑特色学科的高速发展。按照国家正在制订的十二五法学战略规划的思路和原则,在法学传统学科领域,打破二级学科壁垒的交叉研究,超越单一的法学方法论,将是法学发展的总体方向。在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我们将大力提倡打破法学二级学科壁垒的研究模式,提倡法学重大的、综合性的问题研究,如法律体系与结构研究、法治政府的基本理论研究、司法体制与改革研究、全球法律新秩序研究、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等等,从而在理论研究上获得突破性进展。此外,还应看到,作为社会科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法学还必须从其他人文社科领域充分吸取养分,突破规范法学的狭隘范畴,将法学研究推入更高和更深的境界。因此,在提倡远程学科交叉研究的同时,我们将努力打造法学与其他人文社科相交叉的学科群,提倡法学与哲学、法学与历史、法学与伦理学、法学与政治学、法学与经济学、法学与社会学等基础性、交叉性的研究方向。

总的来说,学院将在国家十二五法学发展战略规划的总体框架下,认真思考如何支持交叉研究的发展方向,努力打造一个有特色的法学跨学科平台。这个平台将由两大学科群构成,即与工学、医学等进行远程交叉的学科群,和内部二级学科交叉及与人文社科相交叉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群。通过学科平台和两大学科群的建设,争取早日在学科和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追求卓越

今年,教育部正在就如何开展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工程广泛征求意见。教育是大学机构的中心工作,而要培养卓越的法律人才,必须依靠优秀的师资队伍、卓越的学术团队和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面对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学院要下大力气改进管理和教辅工作。我们认识到,学院必须尽快转变以前单纯重视科研学术的思路,转变以往只看单个指标,忽视团队建设的倾向。努力做到在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和教辅队伍的基础上,制订人性化的分类管理和考核目标。我们希望提出这样一个口号,重视每个人的智慧,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我们相信,学院的发展,最终依赖于所有成员的合力。我们拥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让每个人的才能都在学院舞台上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关心学院爱护学院的成员,都能够为学院发展添砖加瓦。将来学院的管理工作也主要定位为,要把每个人的创见、能力和资源,整合为集体力量和集体智慧。

为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学院还将考虑制定相应的配套计划。一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二是卓越学科建设与发展计划;三是卓越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在此基础上,学院将出台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十二五建设,努力打造一个与国民经济需求相衔接的,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相吻合,同时与华中大作为国家985重点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地位和声誉相匹配的,与法学院现有实力和潜力相一致的国内有特色的卓越法学院。

在结束发言之前,我还想多说两句感想。学院事业的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然而,我们在天时上已经落后,在地利上不占优势。没有人和,学院的发展就没有希望。在我和曹老师上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深知,这些都是因为大家对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认识到,这种感情才是学院团结和发展的坚实基础。现在,我们正在形成共识,我们正在团结起来。我们相信,团结的集体就是坚强的。况且,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斗。在我们身边,强大的学校在关心我们;各个兄弟院系在支持我们;还有所有与我们有着深厚友谊的国内各大法学院校的鼎力相助。有了这些,加上一个团结的集体,我相信,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没有过不了的难关。

最后,希望今后大家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学院工作,并欢迎学院师生在任何时候向我们反映情况和想法。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1年4月21日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