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不应成为成本监审过程的旁观者
发布日期:2012-06-27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志 灵

由于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是绝对刚性的,他们是成本虚高最大的受害者,对于挤干成本中的水分最有动力和热情。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公众更为全面、充分地参与到公共产品成本监审的全过程,对成本监审形成一种持续的压力,让每一次成本监审都动真格,成为“有牙的老虎”。

去年2月至今年2月,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度情况实施了供水成本监审。在这份“监审清单”中,一方水被企业多报成本0.348元,比真实成本2.016元“虚高”了17.26%。剔除0.35元的水分后,按照广州市最新居民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为1.32/立方米涨至1.98/立方米,调价幅度为50%(今日本报第七版)

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成本监审制度,按照广州市每年近12亿方的供水量计算,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一年将“凭空”从市民手中拿出超过4亿元的收入。由于这些收入是自来水公司将诸如超标吃喝费之类支出列为运营成本的结果,毫无疑问这些因为成本虚高而增加的收入,将全部转化为用于垄断自肥的内部福利。

成本监审稍微一动真格,企业自报成本的虚高问题就浮出水面,成为“公开的秘密”。事实上,所有垄断企业,由于缺乏应有的竞争,其所供应的公共产品的价格,都是通过成本加一定的利润率核定得来的。因此,对于公共产品来说,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最终价格。如果任由企业自报成本,甚至不需要任何深奥的道理和推理,仅从常识出发,谁都会清楚企业一定会想方设法虚报成本从而抬高价格。

基础性公共产品多是市场做不好的,它是一种必然的垄断,不可能通过所谓“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的方式来让价格趋于合理,只能是寄希望于通过健全完善的成本监审制度,像广州这次对自来水公司提供的供水成本进行“较真式监审”,才能防止垄断企业将不合理的成本转嫁给公众。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较真式监审”,对于公众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具有很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纵向比较,虽然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在自来水成本监审上表现得很抢眼,但在出租车调价听证时发布的《广州市出租汽车运营成本监审报告》则让人大跌眼镜,比如,监审报告没有公布几家出租车巨头的盈利状况、这些企业获取的财政补贴数额、出租车行业的税费附加征收标准为何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有出入、出租车成本费用核增()项目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核算等等。

横向比较也会发现,广州市自来水成本监审并没有产生示范效应。

据新华社记者在全国多地采访的情况,在不少地方甚至要见到“成本监审清单”实属不易,一些城市水务部门要么拖延推诿,要么宣称涉及秘密“不宜公开”。

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成本监审基本没有任何话语权和参与权,只能作为旁观者被动地接受,其所面对的成本监审要么秘而不宣,要么即便公开也是“过场式成本监审”,而遇到“较真式成本监审”简直可以说是幸运之极。

由于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是绝对刚性的,是成本虚高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对于挤干成本中的水分最有动力和热情。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公众更为全面、充分地参与到公共产品成本监审的全过程,对成本监审形成一种持续的压力,让每一次成本监审都动真格,成为“有牙的老虎”。否则,每一次走过场的成本监审,都会成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垄断企业屡试不爽的虚高成本转嫁手段。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