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你心中曾有的理想——在清华大学法学院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发布日期:2012-07-08 来源:清华法学院  作者:何海波

尊敬的高卢麟先生、杨利华校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特别是即将离别、奔向远方的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告别的仪式。
从小到大,你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告别:离开整天呵护的爸爸妈妈,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后来又告别父母,带着你的梦想,到遥远的城市上大学…… 现在,你们中的绝大多数将不得不告别学校,走向社会!
这是一次真正的告别——不是跟清华的校园、不是跟你们的老师,而是跟你自己生命中一段无法复制的历程告别,跟那个让人羡慕的“大学生”、“研究生”身份乃至整个学生时代告别。
从此,你们不必住集体宿舍、吃大食堂的饭、几十上百人挤在一起上课,你们不用经常遭受作业和考试的折磨,也不大会有人絮絮叨叨地教导你或者声色俱厉地训斥你——你们自由了,长大了!
但成长也意味着责任:你不再是人们口中的“天之骄子”,而是单位中的一员,甚至是一个层级分明的体制中的一颗螺丝钉;你不再是做着假设的案例、抒发着你烂漫的情感,而必须在错综复杂、利害攸关的现实中给出真切的答案;也许没有人教导你,也没有书本上的现成答案可以参照,你必须从无字处学习和体会。
这是无可逃遁的现实。我的上幼儿园的孩子说:“我觉得还是不长大的好。”但你没法不长大,你甚至已经没有了说这句话的资格。这个让你感激或者诅咒的清华,这一段让你怀恋或者懊悔的青春,都永远地留在了身后,你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多少有些陌生的世界。
就像你的父母曾经望着你的背影,默默祝福你,现在,对于即将迈出校门的同学们,我衷心地祝你们幸福——你们自己所寻求、所体会、所定义的幸福。同时,我想告诉你们——清华法学院的孩子们——特别是长期在温室长大而又自视甚高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
从上学的那一天起,你们被称为“清华人”、“清华法律人”。清华给了你一个终身相伴的符号、一个受人瞩目的身份、一个相对优越的起点。但归根到底,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都很渺小,我们都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一点点事情——就是这一点点事情,是你所不能拒绝,你所必须担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我们的校训。
当你迈入社会,看着奔驰、宝马从你旁边呼啸而过,你却在拥挤的公交车中往返两地,当你望着这个城市的楼房千千万、空房子也千千万而自己只能蜗居斗室,请不要泄气、不必埋怨。艰辛本就是生活的必修课,不要让生活消磨了你心中曾有的理想。
当你终于也西装革履、出入馆所,甚至名车毫宅或者为官一方,请不要忘记那些和曾经的你一样为生活艰难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那些蜷缩在社会底层、为起码的生计而挣扎的人们,不要忘记那些遭遇了社会不公而焦灼等待正义的人们!
当你在现实的夹缝中,发现自己很纠结很无力,请你不要忘了,你曾经为法治、人权、民主、正义这样的字眼而激动过,为一个个社会不平事件而义愤填膺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你不得不迁就、不得不屈服;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那一条心中的道德律,那一份曾经有的正义感。
你们中的一些人将会出国,甚至在国外长期生活。当你分享着这个隆隆崛起的东方大国带给你的体面和荣光,也请你始终关切这个问题丛生的祖国的命运。不管是爱是痛,你无法切割,你无法逃避。因为,无论身处何方,你的额头上印着两个与生俱来、无法抹去的胎记:“中国”。
送别的歌声为你们唱起。你们将走向四方,繁华都市,边陲小城,大洋彼岸……无论你去哪里,无论成就大小,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将在这里等待和欢迎你们回来。来的时候,请带着你的boyfriend或girlfriend、你的先生或太太,还有你的孩子,请带着你对母校的记忆,带着你离别后的体悟,你一如既往的笑容,——还有你心中曾有的那份理想。
再见,同学们!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