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突然流行起来。元芳是谁?竟惹得网友一天发问250万次。如果看过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或许对他不算陌生,因为他是狄仁杰的卫队长李元芳,武艺过人,思维缜密,狄仁杰在办案时经常脱口而出问他这么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如果没看过《神探狄仁杰》,那也不必看了,因为此元芳和彼元芳没什么关系,网友不过是借此又展开一场造句运动,表达一下复杂多元的群体情绪而已。
元芳体的流行,是网络文化从众心理的体现,试想一下,当你的微博首页突然出现无数个“元芳,你怎么看?”时,怎不令人去追寻它的来龙去脉。没有无缘无故火热起来的流行语,它的背后肯定藏着千丝万缕与网民心理活动相关的内容。
通过元芳体的放大,现在我们知道了李元芳每次被狄仁杰问到的时候所给出的回答,要么是“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要么是“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所以,导致元芳体流行的根本原因不是狄仁杰的提问,而是李元芳的回答。作为一个怀疑主义者,李元芳用他千篇一律的“我不相信”,不断佐证着狄仁杰对案件的判断,而电视剧中的故事结局,也总在证明着李元芳的怀疑有道理。
在真相向来扑朔迷离的中国舆论场,李元芳式的网民比比皆是,很多人宁愿相信谣言,也不相信权威部门或专家学者的说法,屡次发生的有关部门只要一辟谣事后必然被证明谣言属实,更加重了人们对谣言的依赖,而失去了探寻真相的耐心和毅力。在微博上,曾有人发起过“我不相信”的活动,对凡是有欺骗、忽悠性质的官方新闻,转发时一律在其前面加上“我不相信”的四字按语,这样的人其实就是李元芳,他负责向大伙儿通报,“此事有蹊跷”,“背后有秘密”。
其实,在元芳体流行起来之前,就已经有了其他形式的铺垫,比如,有网友在遇到不懂、懂但不敢说、说了也会被删掉的问题时,喜欢使用这样的评论,“请楼下回答”,这样的接龙有时会被接得很长,直到有人给出最朴素最直白最接近问题核心的回答。再比如,有个说法是,微博上最精彩的是网友评论,在众多的网友评论中,有种评论被称作“神回答”,这样的“神回答”在被转发时,转发者无需多言,两个字“最右”便授权“神回答”代表了自己的观点。“请楼下回答”和“最右”何尝不是“元芳,你怎么看?”的前身?
巨石重压下的小草,为了生长出来宁可身体弯曲,而元芳体就是公众舆论无法精确表达时所采取的曲折表达方式。和以前流行的网络语体一样,元芳体表面的狂欢和其内在的娱乐性质是一致的,看不到愤怒、无奈、焦虑等,所有的情绪被凝结成一种情绪即“自嘲”,这种自嘲是自娱自乐,也是借古讽今。元芳体的意义指向非常繁杂,大多数时候只可意会,有的人能看懂,有的人看不懂,恰是它的这种混沌无序带给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在新的取代词汇出现之前,“有事问元芳”还会流行一阵子。
迄今为止,对李元芳有推崇、有戏谑、有演绎,但还没有人对李元芳表示过不满,对于这样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人,你能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至于封杀掉他吧。再者,封掉李元芳,还有后来人,只要网民想说话,他们总会不断创造新词、新句来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且让元芳忙一阵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