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伴回归经典
发布日期:2014-07-07 来源:《法制日报》2014年7月2日  作者:付子堂

历经西政校园的“熔炼”,走过了成败与共、悲喜交织的学习历程,今天,同学们终于顺利毕业并取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意味着同学们已经化茧成蝶,即将飞向新的人生天空。
  刚才,经过学位委员会各位导师的拨穗,大家正式毕业了!但我想提醒各位同学,自己拨正定位才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留给各位同学最宝贵的东西,绝对不仅仅是今天拿到的一纸文凭,不仅仅是青春激情和花前月下的浪漫,不仅仅是观看巴西世界杯某一场比赛后砸碎的酒瓶,更不仅仅是小伙伴、好闺蜜抱头痛哭的离别,而应当更是风轻云淡、润物无声但会真正影响一生的读书习惯。
  几年前,当各位同学考上西南政法大学时,家人往往都会语重心长地叮咛一句:“到重庆后,一定要好好读书!”今天,在这大学的“最后一课”上,望着你们青春的脸庞,我想代表老师们,在各位同学的人生“行囊”里,再郑重地放进一句最简单、最平实的叮嘱——“毕业后,一定要继续读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希望,今日之毕业典礼,对于大家不仅是一个华丽的句点,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只有继续读书,才能顺利适应人生境遇变化。校园很小,世界很大;大学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学校,甚至是更重要的学校。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大法官和著名法学家霍姆斯提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同学们毕业以后,从单纯的象牙塔到复杂的大社会,肯定会有太多的不同,一切需要从头开始。因此,需要我们向社会学习,更需要我们继续读书,读懂社会这本“大书”、“活书”!周恩来曾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和生活智慧,这些都不会写成白纸黑字,而只能靠自己去切身体悟。只有生活,才是真正的学问来源。了解社会,洞悉社会,才能跻身其间。我希望,同学们要主动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继续锻炼。只有先适应社会,才谈得上影响社会,进而改造社会。在工作单位,要学会协调,学会宽容,要做好角色转换,学会理性交往;在家里,无论为人子、为人女,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都要秉持感恩之心,承担好家庭责任,让亲人们时刻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只有继续读书,才能不断追随知识更新的步伐。在现代网络社会,新词汇、新产品、新创意、新模式不断涌现,可谓日新月异,甚至是“秒新分异”。因此,如果想成为某一种职业的佼佼者,如果想让你的见解更专业、更权威、更加令人信服,那么,就必须继续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在信息社会,如果不甘于成为各种流行文化的肤浅受众,还应该回归经典。固然,“长腿欧巴”可能让你尖叫,《来自星星的你》可能使你迷恋,但只有中国的《论语》、《道德经》、《大同书》以及西方的《理想国》、《法律篇》、《正义论》等等这些永恒的经典,才能让人深思、使人厚重。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要相信前人的选择。一个人兴许看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在网络时代,必须警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愈来愈多,但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却愈来愈少!我希望,各位毕业同学要深刻地意识到:只有保持继续读书的态势,只有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高效分享人类古往今来的智力成果,才能有效应对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与各类事件,才能不断保持正确的判断力,从而拥有智慧的人生。
  ——只有继续读书,才能自觉融入时代洪流建功立业。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同学们毕业以后,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千万不要等有朝一日聚光灯打到自己脸上的时候,才突然惊觉“腹中空空无诗书”。因此,一定要保持继续学习之心态,不断读书,及时完善自身知识储备,以厚积薄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去做人、去做事,为传播正义理念,改善社会环境作出应有贡献,从而拥有成功的人生。
  总之,继续读书,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最好途径。
  同学们,不管将来遭遇何种艰难困苦,请坚信道阻且长,虽远必至!书香永远是战胜困难的利剑,学习永远是不竭的充电器。希望同学们继续以书相伴,回归经典,关注现实,正视坎坷,笑对逆境,以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努力筑就自己绚烂的精彩人生!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