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学院2014届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2012级国际法学硕士毕业生刘北溟,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今年是我第二次从人大法学院毕业,却是我第一次穿上学位服,参加毕业典礼。两年前的今天,我因为在海外实习无法回国。当时虽感遗憾,但告慰自己本科毕业不过是研究生生活的开始。但是这次离别,虽然也昭示新生活的开启,却是我与人大真正物理意义上的分别。
站在毕业的门前,回首这六年,从iphone 3G 到iphone 5s,一种手机型号成为我们判断年份的工具;对于即时通讯,短信也逐渐被飞信、微信所取代。这是一个新陈代谢极为迅速的时代,可是有一些记忆却历久弥新、挥之不去。
记得大二时我参加学生代表大会,韩院长提出要在明法四层、五层的走廊里摆放沙发和书桌,方便同学们随时读书和思考,可是有反对意见说“那同学们在这里不好好学习谈恋爱怎么办”,韩院长说“即使同学们谈恋爱,也要让他们愿意在人大法学院谈,在这里有地方可以谈”。后来,走廊里真有了黑色的皮沙发和小书桌,也真的有了一起看书的学术伉俪以及在一起逛淘宝的学术伉俪。渐渐地,其他学院的学术伉俪也发现了这些宝物,把他们偷偷地搬走,每每看到这,我就觉得是自己神圣的财产权被侵犯,义愤填膺,再把沙发搬回来。一年后,这些沙发就在搬来搬去的过程中彻底消失了。
这便是我们的人大法学院,这里的老师们既关心我们是否学会法律,也关心我们是否找到对象;既关心我们是否知法明理,更关心我们是否具有完善人格与人文情怀。在这里,师生的交流壁垒被打破,想打开任何一位老师的大门,不需要一卡通,也不需要螺丝刀,只需要站在门前自信地说出暗语:“我是人大法学院的学生”,门就像被施了魔法般打开,门后是学识渊博又和蔼可亲的老师。
在人大,我们与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相逢相知,我们逐渐可以通过秋裤上身及在身上停留的时间来判断不同人的故乡。因为人大法学院,我们的心理世界从家乡一隅扩展到祖国各地,我们从一个地方人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六年的大学生活让我觉得大学教育的最大社会效益在于对计划生育体制的修正,它让我们这些独生子女通过高等教育这条纽带找到了散落在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于是稚气未脱的师弟从师姐那里得到了姐姐的爱与课堂笔记;豆蔻年华的师妹从师兄那里得到了哥哥的爱或者真爱。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在大学里生发出一种更加灵活但不稀薄的共同体理念。
大学是一座宝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我在法学院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在失去了高考这个整齐划一的目标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与梦想所在。
大二,我选修了郭寿康老师开设的版权法课程,这门课由当时已经八十三岁的郭老师亲自讲授。版权法课上的好多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可是我至今仍然记得郭老师回忆其代表中国政府到美国应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时的一席话,他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当时找来找去竟然找不到一个能够代表中国政府打官司的中国律师,最后还是我一大把年纪去美国应诉”。这番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并让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为什么学法律,以及自己以后应该做怎样的人。
大二以后我做的许多事情,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番话的指引:考托福、到日本游学、到香港、台湾、日内瓦参加模拟法庭比赛、到耶鲁参加小学期学习、到欧洲人权法院实习等。虽然每次都是一小步,我却逐渐感觉自己是在为弥补郭老师心中的遗憾而努力,辛苦并快乐,那时我觉得人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为了梦想鼓足劲儿踏实地奋斗。
去年春天,在韩立余老师的带领下,我和队友们赴日内瓦参加ELSA WTO模拟法庭比赛国际总决赛。命运垂青,我们的队伍最后跻身全球前八,我们提交的书面诉状位列全球第三,这是截止到今天中国大陆代表队的历史最好成绩。我清晰地记得,在WTO总部的大会议室里,当主持人念到“第26队,中国人民大学”时,全场的所有观众及队员起立为我们鼓掌欢呼,在全场人员的注视下,我们从时任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先生手中接过荣誉证书。这是“中国人民大学”这个名字第一次回响在日内瓦WTO总部。那一刻,身为人大人及中国人的荣誉感猛然让我意识到或许在外国人眼中,“我们就是我们的母校,我们就是我们的祖国”。他们不仅是为我们鼓掌欢呼,也是为我们的母校和我们的祖国。
大二后的经历既让我充满斗志,也让我逐渐明白能够代表中国政府打官司需要极深厚的法律及外语功底,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凤毛麟角,而我最终能够做到的也许只是能为中国政府这个宏大语境下最微小的个人打官司,但正如那句法谚所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中,每个人都是整个国家”。让每个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你我心中充满公平正义,便会逐渐让这个国家充满公平正义。永远不要小看每一个人的力量,不论我们日后的工作多么琐碎与无趣,都请不要忘记当年深深打动过我们、甚至让我们流泪的梦想。
衷心感谢人大及人大法学院这些年对我的资助,让我能够有机会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让我在即将逝去的青春里拥有了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记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人大记忆,而我的记忆只是今年一千名毕业生中最平凡的一个。
今年八月,我将踏上美国求学的旅途,但恐怕再也没有任何一座学校,能够像人大这样,照顾我六年最美好的青春。无论我今后走到哪里,都走不出人大与人大法学院的注视,这是母亲与游子间的牵挂。
生活在人大的六年,有喜有悲,喜的是在今年727万的毕业生大军中,我们是那曾经幸运的、生活在人大法学院的百万分之一;悲的是空调有了,人却要离开。但这也是我们最幸福的事情:我们离开时的人大比我们初来时的更美好。同学们,在我们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的人大比我们离开时更美好,让我们的祖国比我们年轻时更美好,毕竟我们就是我们的母校,我们就是我们的祖国。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青春永驻,祝愿我们最可爱的老师们身体健康,祝愿亲爱的同学们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