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高铭暄老师,如果我的信息足够准确的话,高老师是今天在座最年长的先生,90岁的高铭暄老师自始至终坐在这里,岿然不动。这让我想起前两天参加高铭暄老师新作分享研讨会的时候,很多与会者所说的一句话,大家都期待,从那天开始,高老师能够像90后那样去享受工作,去享受生活,祝福高老师!
各位尊敬的同事,感谢你们在大部分同学行将离开人大法学院的时候,还选择坚守在这里,陪伴着他(她)们。尤其是刚才我们特别致敬的各位荣休教授,我们可能都没有见过他(她)们的芳华,但他(她)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法治事业,献给了人大法学院,也向他(她)们送上崇高的敬意!
我们亲爱的家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陪伴,亲情是我们心田里最柔软的地块。没有家人坚强的支撑,可能很多同学走不到这里,致敬我们的家人!
各位亲爱的2018届的毕业生,你们也要为自己喝彩,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值得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认真去阅读的书。你们的书本才刚刚打开,更精彩的篇章还在后面,我也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们!
这学期刚刚开始的三个月,我是在大兴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度过的。来自全国94所高校的94位同学,我们度过了三个月难忘的培训时光。我们在一起互动和交流的时候,每每会谈到学科的分类。在和53期中青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3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同学交流学科分类有关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坚定地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有伟大的创造和发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的创造和发明是器物层面的。器物层面的创造和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硬环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自然科学相当重要。另一类的创造和发明是制度层面的。制度层面的创造和发明,改变了我们的软环境,改善了我们的心灵,所以人文社会科学同样重要。
其实我们正在进行的毕业典礼,何尝不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毕业典礼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济济一堂,让我们追昔抚今、畅想未来,让我们互道祝福、倾诉衷肠。我知道,这个典礼结束之后,你们中的大部分就要离开了,还有一小部分会继续留下来。你们即将离开或者继续留下来的,是一个你们未必十分满意、但是你们一定会用一辈子去惦念的法学院。
你们的不满意,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已经看到了。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和林嘉书记在致辞和主持的时候都谈到,在教育部组织的四轮学科评估中,人大法学院都位居榜首。但是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也注意到,在前段时间下发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分析报告中,我们人大法学院在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在144个参评单位中名列第19位;在面向在校学生有选择地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的导师指导质量在144个参评单位中位列第32位到43位,我们的导师指导时间在144个参评单位中位列第77位。你们的不满意,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也已经听到了。在昨天由法学院团委和教务科组织的毕业生座谈会上,我们邀请了17位同学参加座谈,你们谈了对本科生课程的不满,吐槽了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和法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你们的不满意,我们都知道了,也都记下了。
感谢你们的坦率和真诚,只有爱之深,才会盼之切。因为你们和我、和法学院的先生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把人大法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法学院。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具备世界一流人才培养能力的法学院。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离不开世界一流的师资团队和教辅团队,更离不开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就是世界一流的课程体系。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还远谈不上是世界一流。但我们正在努力,我们正在对我们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我们希望改革之后的课程体系,既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又能够开阔同学们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视野,还能够提升同学们国际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我们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让人成为人,而不仅仅是成为具备从事某类职业资格的人。我们希望我们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但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还能够滋润同学们的赤子之心。
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能够贡献世界一流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法学院。在前不久举办的“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上,我也曾经谈过我的想法。我说在我的心目中,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贡献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法学院;二流的法学院,运用一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去贡献洞见;三流的法学院,运用一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思想资源、分析框架和二流法学院所贡献的洞见,在法学领域中去进行知识的拓展;四流的法学院,学习并重复别人的知识。人大法学院前辈的先生们,包括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法学家们,他(她)们一直都在朝着贡献一流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的方向努力,并且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法学院年青一代的先生们,还会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前行。
一个世界一流的法学院,一定是具有世界一流社会服务能力的法学院。我们不但要具备世界一流的、回应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要具备世界一流的、回应人类共同面对问题的能力。人大法学院一贯都有服务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就在我们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法理学专业的张龑老师正在新疆财经大学执行援疆任务。他和新疆维吾尔族的家庭结成了“亲戚”,同吃同住、亲密无间。经济法专业的宋彪老师正在云南的兰坪,担任县委常委和副县长,他的足迹遍及兰坪的山山水水,为兰坪的知识扶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大法学院的先生们参与了我国所有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拳拳爱国心,殷殷赤子情,天地可鉴,日月可鉴。
这就是我们的人大法学院!
从同学们步入这个校门的那一天起,你们就有了一个终生都挥之不去的名字——“人大法律人”。“人大法律人”是一个承载了68年砥砺奋斗,承载了几代人法治梦想的伟大名字。我不希望“人大法律人”仅仅是一张兑换券,让我们的同学用它去换房子、车子和票子;我也不希望“人大法律人”仅仅是一张通行证,让我们的学生凭借它通向更高的社会地位。我更希望“人大法律人”是一份对法治的坚守,是一份对爱的承诺。法治,何尝不是人类又一项伟大的发明!法治,让利益存在激烈冲突的各方脱下战袍,穿上礼服,把战场上的刀兵相见,变成了法庭上的唇枪舌战。法治,能够维持我们有秩序的生活,能够保障我们基本的稳定、自由和尊严。人大法律人当然要坚守法治,但仅有法治是不够的,人大法律人,还要有对爱的承诺。昨天,一个让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的故事在微信中刷屏。一个19岁的花季少女,当她徘徊在生与死边缘的时候,如果有更多的人给她温暖和力量,她可能就不会选择从八楼跃身而下,她的生命就不会永远定格在19岁!一个有爱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是真正的人;一个有爱的民族,才有资格说自己是文明的民族;一个有爱的国家,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强大的国家;一个有爱的物种,才是在这个星球上取得了生存正当性的物种。
临别之际,感慨万千。离愁别绪,都不知从何说起。我想在最后,用稍加修改的米兰·昆德拉的两段话作为祝福:
“从现在起,我们会谨慎选择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再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们的心已经听到了远方的召唤,我们无暇顾及过往,无暇顾及身后的是非和议论,我们要向前走。”
因为“我们已无可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带着对法治的坚守,带着对爱的承诺,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吧!向着未知的将来,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前行吧!我和法学院的各位先生会永远陪伴着你们,我和法学院的各位先生愿意和你们一起前行!向着中国法治更加美好的明天,也向着人类更加灿烂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前行!
谢谢大家!
录音整理丨王世杰、郭文京
编辑丨周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