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卫民 (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
在这风吹桂花香的九月,川大法学院又迎来了崭新的面孔。看着脸上充满胶原蛋白的你们,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你们即将开启人生崭新的阶段,在成都这个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度过三年、四年或更长的时光。我衷心地祝愿你们,将来能够学有所成,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后疫情的世界,社会无疑正在、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我们对社会的思考,对自己的把握,都必须要回应时代的要求。我们要思考,作为法科生在幸福的成都感受安逸的同时,应该展开怎么样的法律学习和研究才能与这个时代相适应?对此,我的建议是:在成为新法科人才的路上砥砺前行。
什么是新法科?新法科就是法学顺应时代需要,和其他社会科学、理工医等交叉下形成的新复合型学科和教育格局。其内容包括传统法科与非法科的理工科、社会科学相交叉而形成的新知识、新课程,例如:法律实证研究、科技与法律等。
为什么要走新法科的道路?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了数字化时代。一方面,技术推动法律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需要法律去回应。对此,传统法科难以充分回应,法学和其他学科需要交叉产生新理论、新知识,以适应和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如何运用新知识、新方法研究法律相关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形成新见解,是新时代法律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解决之路就是走新法科的道路。
那么,我们要如何成为新法科人才?
第一,突破学科限制,拓展知识的宽度。在中央倡导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法科人应该如何求变?川大法学院锐意进取,积极调整、创新课程结构,努力从传统法科教育向新法科教育转型,致力于打造创新型法学院,为你们成为一名新法科人才提供助力。在学科层面,学院开设了两个广受考生青睐的交叉学科专业,分别培养拥有“法学与网络空间安全”“法学与法医学”双学士学位的复合型法科人才。未来,学院还将继续探索开设法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双学位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还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法律视角下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当代科技”,主要讲授关于数字时代、数字经济的法律问题。
因此,我期望你们抓住学院提供的学科交叉融合的机会,扩展知识的宽度,不仅要学习好法律知识,还要涉猎其他领域,深刻认知科技与法律的关系,做一名复合型法科人才。
第二,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研究新方法。时代日新月异,法律大数据的出现,为法学研究方法带来了新思路。例如:裁判文书网的诞生与发展,使得丰富的全国性数据第一次制度性涌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拓宽研究思路,除了传统的课程外,法学院还专门开设了文科数学、统计学、法律实证研究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新知识、新方法来开展法学研究。
因此,我希望你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刻认识和把握法律大数据、法律人工智能等,并在学好法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来认识和分析法律这门学科。
第三,顺应时代需求,回应社会的新需要。法学与时代相适应的议题很大,我给大家举当下法学回应疫情时代的社会需要的两个例子,供大家思考,其他的希望你们在之后的学习、研究、工作之中不断去领悟、思考、实践。
其一,运用并出台法规防控疫情。我们能取得辉煌的抗疫成果,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们借助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迅速应对了严峻的疫情,使得防控有法可依。其二,推广线上诉讼,保障司法活动顺利进行。疫情限制了线下的交流与发展,却反向助推了线上交流与发展。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回过头来发现,线上工具已经不单单服务于商业用途,它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科研、司法活动。
仅就这两个例子而言,我希望你们进一步思考,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用法律处理突发事件?比较线上诉讼与线下诉讼的差异,思考差异背后的底层逻辑。当然,要思考清楚这些,又涉及之前提到的学科交叉问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希望在座的各位本科生、研究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以成为新法科人才为目标,努力学习,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最后,祝愿大家如同校园里独占三秋鳌头的丹桂一般,四时香馥馥。
(文章为作者在四川大学法学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