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暑假,年幼的女儿便催促我送她去外婆家。小家伙打小是她外婆带大的,与外婆亲。于是,趁着周末,我驱车数百公里,直奔浙西一个叫夏家的小村落。
为给丈母娘个惊喜,我们没有提前通知。临近中午,抵达丈母娘家祖祖辈辈生活的小院,我被眼前的景象惊艳到:一地色彩斑斓的图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地铺满整个院子。一阵风吹过,书页翻动,沙沙作响,像波浪一般。烈日下,这些“波浪”有点炫目。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开满了淡绿色碎花,随风撒落下来,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听到汽车的声音,丈母娘从书堆里站起来,撩起碎花布的遮阳帽,惊奇地打量着。女儿已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欢腾地奔跑着、叫嚷着。丈母娘如梦初醒,拍打着怀中的外孙女,欢喜不已。我询问丈母娘,大热天,不在房间纳凉,咋想起晾晒这些陈年旧书。没等丈母娘回答,老丈人从房间迎出来打趣道:“别看是些旧书,在你妈眼里可是宝贝疙瘩,年年‘六月六’她都把书、衣服搬出来跟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呢!”
老丈人的话,使我想起“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农谚。小暑节气,正值农历六月,阳光灿烂,古人会把刚经过黄梅天的书画、衣物、被褥等搬出来晾晒,去潮、去湿、防霉防蛀,不论是对书画,还是衣物都是非常有益的。汉朝有七月七“晒书节”的记载,明朝亦有李时珍晒书的传说……不承想,没读过一天书,不识字的丈母娘,竟深谙小暑晒衣曝书的古老民俗。
那一刻,我情不自禁为丈母娘点赞,称赞她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丈母娘笑呵呵地说:“老辈们留下种瓜点豆的这点儿节气活,咱啥时都搁在心上呢。”听了她的话,我深感汗颜,是啊,老祖宗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我这年轻一辈快丢光了,而丈母娘田间地头劳作一辈子,却熟知节气里的冷暖,并默默践行和传承。
其实丈母娘所晒之书,是她一双儿女从小学到读研期间用过的教科书和工具书,我们多次劝她这些书占地方,可以做废品处理了,她当时满口应允了,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书还依旧摆放在那。或许在她的心中,书是至高无上的,里面都是无穷的智慧和宝藏。这让她对书的呵护,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她每年都搬出来晒晒,发现书有卷边、折叠的,就想办法给压平整;看到书有破损、脱页的,就小心翼翼地进行修复。因为那每本书上,至今还残存着儿女刻苦阅读留下的温度和欢乐时光,儿女不在身边,有书陪伴,她就感到踏实、有寄托。
盛夏时节,丈母娘晒书,晒的是幸福,也晒出了对远方儿女的呵护与牵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