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金顶月
发布日期:2024-09-13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仲夏

       

眼看中秋节将至,不知今年中秋天气如何,若天气晴好,我想再上峨眉金顶赏月去。

中秋到峨眉赏月,平生已有若干次,也有若干点位选择。曾在峨秀湖看平静水面上的静影沉璧,曾到清音阁品月光之水与幽谷鸣泉的和谐交响,曾在万年寺听月下弹琴蛙的动人琴声,曾到华严顶望无边月色的空灵纯净。“峨眉十景”之一的“象池夜月”,更是数度前往反复玩味,醉心于月影倒映象池水面的楚楚神韵。但要说哪里的月亮最让我难忘,还得是中秋之夜的皎皎金顶月。

中秋登临金顶赏月华,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勇气。李白诗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一个“邈”字,描绘了峨眉山藐视西天的巍峨雄伟、高远壮阔。虽然现代交通工具免去了百里攀登之苦,但金顶3000多米的海拔,铸就了嫦娥月宫似的广寒世界,那夜间秋寒侵人衣的考验,就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对于金顶望月的美好憧憬,赐予了我登顶的勇气和动力。

还记得那年中秋之夜到来时,我已站在峨眉金顶,目睹了黄昏落日的渐渐西沉,见证了皎皎冰轮的冉冉东升,就此开启了中秋赏月的程序。

拖曳着透明柔曼的月光裙裾,中秋之月姗姗而来,静静升起在瓦蓝的夜空,向峨眉名山款款施礼。点点繁星布满夜空,闪闪烁烁,恰似她裙裾上的珠光宝气。此刻的皎皎金顶中秋月,楚楚如出浴女神,典雅端庄,雍容华贵,仪态万千,风韵无限。此时的这轮白玉盘,望去格外硕大丰盈,格外皎洁明亮,让人不自觉地仰而视之,无法回避她的动人与美丽。或许因为这是中秋之夜,或许因为夜空只有淡淡的云彩,但我更相信是金顶高及天宇,拉近了我们与这轮月亮的距离。此时,天上之月与凡尘的我们那么亲密无间,那么贴心贴意,近得似乎能听见月亮怦怦的心跳,能感触到她芳馨的呼吸。抬头凝望,似可辨认月宫雕梁画栋的轮廓,可闻吴刚捧出桂花酒的香醇,可听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叹息。

透明如水的月光,朗照着峨眉之巅的高天流云,洒满金顶的雕栏玉砌、梵宇琳宫。银色的月光映照着华藏寺的琉璃屋顶,连攀缘而上的汉白玉石级,以及石级旁密密麻麻的爱情连心锁,都被辉映出含蓄的柔光。因为是中秋,金顶的灯饰也分外明亮,金顶周遭的围栏,包括近在咫尺的卧云庵,都装点着璀璨的灯光。人间天上灯月交辉,共同渲染中秋之夜的喜庆吉祥。

我喜欢朗照千山的如水月华,也喜欢含蓄多姿的依稀月影。中秋月用月光的纤手,灵巧剪出庙宇、雕像和我的剪影,虚幻而真实,婉约而灵动,如散落金顶的一些朦胧诗。来到华藏寺后面的一片疏林,为的是欣赏林中的斑驳月影。林中的冷杉们亭亭玉立,静静接受着月光的洗礼,树干秀挺,枝叶横斜。月光剪出树影,线条犹如版画,望去别有韵味。

置身舍身崖,欣赏中秋之夜的深广寥廓。茫无际涯的云海从脚下一直铺向月夜深处,隐没了白天那些青螺髻似的山峰,也为中秋之月铺好了阔大的眠床。月神回报以似水柔情,将温柔的月光投入云海的怀抱。没有风吹过,没有雾卷过,入眼一片天朗气清。云层似沧海,沉睡在月亮之下;圆月如玉盘,高挂在云海之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想到,这千古绝唱的诗情画意,竟然在远离大海的金顶之上找到印证。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的中秋之月,自古承载着游子的绵绵乡愁。单说李白、苏轼两位出蜀的诗人,就对这轮中秋月情深义厚。许是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苏轼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同出岷水蜀地,峨眉月是他们共同撷取的意象。李白初离蜀地,作《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得乡思惆怅,空灵入妙。苏轼也把思乡之情赋予峨眉山月:“霭霭青城云,娟娟峨眉月。随我西北来,照我光不灭。”这故乡的峨眉月,是寄托乡愁的最好载体。

月光如水,秋凉也如水。此刻身在峨眉之巅,才真切感受到什么是“高处不胜寒”。正欲告别金顶月,返回山下的旅舍,却看见一个汉服艺术团正在举行“中秋拜月”民俗活动。一块铺满月光的平地上,布置了明亮的灯光。一群身着汉服的婀娜女子,即将开始“拜月”“祭月”仪式。我知道,这项民俗活动历史悠久,发轫于月神崇拜,《三国演义》里就有“貂蝉拜月”的故事。古人认为中秋之月最圆最亮,所以通过拜月祈求人生圆满、吉祥安康。

仪式开始了。一群衣袂飘飘的女子,梳着云鬟雾鬓的发髻,手提月形小灯笼,嫦娥下凡般碎步而行,然后面朝天上的月光女神,排成五彩缤纷的阵列。一个一个环节依次进行,简短紧凑,有条不紊。汉服女子们神情虔诚庄重,眼中跳动月光的火苗,心中揣着圆满的祈愿。如果月神真有所知,定会赐她们所愿。

拜月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有幸分享到一块峨眉芝麻月饼。这块圆圆满满的中秋月饼,连同圆圆满满的金顶之月,一同成为人生的美好回忆。

责任编辑:谭则章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